【書評】現代性是怎麼來的?又會去向何方? | 哲學新媒體
書評

現代性是怎麼來的?又會去向何方?

《現代西洋哲學史》書評
《現代西洋哲學史》(蔡美麗著)就是為了追尋現代性的概念如何出現、發展與轉化的目的,所撰寫的西洋哲學史。一套三本的哲學史書,呈現了從西方現代哲學奠基者笛卡兒,...

您在這裡

難度:
1

當代的主流價值觀是怎麼來的?

生活在現在的臺灣,就你的感受而言,整個社會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點是什麼呢?

2022 年以來,民主自由與集權專制對比下的國際氛圍,突顯了臺灣社會擁抱民主自由的價值觀。而自 1980 年代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倡議以來,臺灣最終在 2019 年根據釋憲及公投的結果確立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成為亞洲第一。透過此事件,也能看到臺灣社會對多元平等的價值偏好。

然而,擁抱自由、民主、平等、多元的價值之餘,我們也能感受到社群中強調/尊重個體性所帶來的紛擾與衝突。譬如,幾乎沒有限制的言論自由,讓仇恨言論充斥社群媒體;過度強調個體性的校園環境,讓不少人感覺到模糊了是非對錯的界線。除此之外,台機電與 AI 技術等高科技產業倍受推崇的現象,呈現出人們用科學與技術來掌控世界的企圖心。而以科學態度來進行除魅化的過程,使得宗教與傳統遁走,帶來虛無主義與價值真空的問題。(話說,在哲學新媒體每個月舉辦的〈哲學相談室〉線上活動中,關於「人生意義」的提問永遠是熱門話題。)

現代西洋哲學史
現代西洋哲學史
上述這些隨手列舉的,在臺灣社會中常被提及的價值觀,勾勒出「現代性」(Modernity) 的一些特徵與其所帶來的文明危機。這邊所謂的「現代」並不是指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而是特指 16、17 世紀以來,人類文明所展現出來的文化特性,特別是西方文化的特質。一般而言,理性啟蒙自由主體自主進步科學平等民主……等,通常是用來標示出現代性這個概念的關鍵詞彙。現代性這種帶有自信、樂觀進取的文化態度,卻被黑格爾以後兩百年間的哲學家們,翻來覆去地檢討與批判,指出偏頗的理性觀造成人與自然/神(宗教)/感性的斷裂,狹義的主體觀點也引來個人與社會、他人的對立,負向性的自由概念則助長了對法則與秩序的否定。現代性衍生出的虛無主義、價值崩解、分裂對立……構成現代性危機的根源。

「現代性」的精神力量之大,即便是身處西方文化邊陲的臺灣社會,也深受影響。要了解這些已滲透入我們生活中、無形地影響著我們言行舉止的現代性,我們不得不問,現代性的這些特徵是怎麼出現的?和我們現在所接受的主流價值觀有什麼關聯?現代性所帶來的危機,又是在哪裡走岔了路?對現代性之思想的起源有所認識,除了能讓我們更進一步掌握現代性的意義之外,或許也能讓我們洞悉現代性可能帶來的文明危機。

一本呈現「現代性」的哲學史

現代西洋哲學史》(蔡美麗著)就是為了追尋現代性的概念如何出現、發展與轉化的目的,所撰寫的西洋哲學史。一套三本的哲學史書,呈現了從西方現代哲學奠基者笛卡兒,到理性精神最高峰的黑格爾為止的這一段思想歷史。作者選擇 1450~1850 這段時間作為現代哲學的起訖,而從副標題:「尋索現代性之起源、發展與困境」,我們也能明白作者是懷著什麼樣的目標來寫這段期間所出現的哲學思潮。

作者在導論中以清晰的論述從「現代性」一詞的詞源解釋起,向讀者娓娓道來:這段期間的哲學思想發展,如何形塑出現代性,以及如何地深刻地影響現在的我們,又如何指向了我們的未來。作者向讀者指出,要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認識所謂的「現代主流價值」,我們就不得不仔細地檢視笛卡兒以來的哲學思想。而要了解為什麼黑格爾提出了玄之又玄的絕對精神、尼采為何說上帝已死……等當代哲學的發展,也都必須探訪現代性思考的起源。

本書作者就是帶著「理解現代性」這樣的問題意識,來貫穿「西洋現代哲學史」。而為了讓讀者充分理解標示出「現代哲學」的笛卡兒哲學之所以誕生的脈落與條件,她選擇從文藝復興開始談起。換言之,「現代哲學」並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環境、經濟發展與文化沃土的條件下,才培育出笛卡兒以降的哲學思想、逐步地催生出黑格爾所代表的哲學精神高峰,進而雕塑出我們所處時代之特徵——理性自由主體。藉由作者所呈現的這段思想歷史,我們能看到啟蒙之後的理性精神,是如何在眾多哲學家的努力之下,逐步地在自然世界的解魅、民主政治等現代文化的發展上扮演角色。

作者的這個問題意識,能在我們閱讀《現代西洋哲學史》時處處透顯出來,成為這套哲學史書的最大特色。作者將這段期間的哲學思想切分成七個時期:文藝復興時期、自然科學的出現、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康德批判哲學、德國觀念論前期、德國觀念論後期(黑格爾哲學)。

文藝復興時期奠定了人類理性主體的基礎,而現代自然科學的前身也可追溯自 14、15 世紀,不難看出這兩部份的文化發展歷史,對於現代性的形塑至關重要,所以即便這段時期並未出現重要的哲學家或哲學思想,但作者仍花了相當多的篇幅(上冊的一半)詳細地介紹這段期間的文明史,讓讀者深入了解到,其後的哲學思想是如何在這段時間的滋養下發展出來的。

文藝復興之後躍上哲學史舞台的是代表理性主義的笛卡兒、史賓諾沙萊布尼茲、以及追隨而來的,代表經驗主義的洛克柏克萊休謨。作者在經驗主義這一篇當中,也納入了霍布斯盧梭的介紹,主要是為了呈現現代民主的起源。隨後則是最重要的哲學家康德1。最後兩篇德國觀念論,則分別介紹費希特謝林黑格爾

這七個篇章的最開頭,都會有一整個不算短的章節,為讀者精要地介紹該階段的哲學思想發展核心與時代背景、在形塑現代性中所扮演的角色、此時期哲學家們的主要哲學論點及彼此的相異處。這樣的安排,大大地幫助了讀者在進入這個階段的哲學史時,不至於被淹沒在個別哲學理論的細節中,而遺忘了該時期對現代性思想發展的貢獻,因而更能夠讓讀者以哲學史的角度來掌握到不同哲學理論的振領提綱。時間有限的讀者,也可選擇閱讀導論以及每一篇的第一章,就能夠對現代哲學有所掌握。

作者對「現代西洋哲學」的這七個階段的勾勒,清楚呈現出現代哲學的樣貌。此外,我們也能在閱讀作者文字時,感受到作者那未於敘事中直接顯露出來的耐心、仔細和次序條理。這個特點使得本書相當適合那些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以及那些思考上相對愚鈍的讀者,因為透過作者這樣的論述與書寫方式,不會有讀者想知道但作者卻沒寫到的細節,也不會有跟不上作者的思緒而被拋在後面的挫折感。

《現代西洋哲學史》的特色與定位

就這套哲學史的這三個特點來看:(1)深入了解現代性的起源與內涵;(2)不同哲學思想階段對形塑現代性的貢獻;(3)詳細卻不繁瑣的論述風格,這部哲學史書籍可以說是為了那些認真希望學習現代哲學史的讀者們所量身打造的著作。特別是那些對當代哲學,諸如尼采、馬克思傅柯德勒茲……等諸多後現代的哲學思想感到困惑的讀者,因為了解了現代哲學這段期間的哲學思想是如何在相應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便也能充分理解後現代哲學如何沿著哲學思想發展的軸線開展出來,形成我們現在的人文思想風貌。

接下來,讓我們簡略地比較這套哲學史與其他哲學史的差異,將有助讀者對這套書的定位有個大概的掌握。

這本《現代西洋哲學史》不是一本像是傅偉勳的《西洋哲學史》那種簡要型的哲學史書籍,這從這套書一共三本就可以看出端倪。但是這套書也不像是 Copleston 那七本一套的《西洋哲學史》那麼面面俱到地介紹每位在哲學史上留名的哲學家們的所有思想內容,因為本書作者是帶有明確寫作目的地來撰寫現代哲學思想的歷史,故而對涉及的哲學家與介紹有所取捨。

若真要比較的話,這套哲學史可能會比較接近文德爾班的《西洋哲學史》和 O'Conner 編的《批評的西方哲學史》,這類帶有特定問題意識來進行論述的哲學史書。不過本套哲學史,並不像文德爾班那樣帶有相對強烈的觀點,相較而言,作者是在帶有哲學問題意識的同時,以盡量客觀的方式呈現這段思想史的方式在撰寫本書。另一方面,本套哲學史也不像 O'Conner 那樣,只著重在形上學與知識論面向的介紹,而是盡可能詳盡地介紹一位哲學家在與形塑現代性有關的各個面向,包含倫理學、政治哲學和美學等子領域的核心思想,以期讓讀者充分掌握該哲學思想與現代性的關係。

最後,這套哲學史書籍,最好不要將其當作,像是普列希特的《西洋哲學史》這種較偏向哲普類型的哲學史。雖然同樣是一套三本,除了所涉及的起訖時代不同之外,《現代西洋哲學史》還是比較偏向教科書,內容不似普列希特活潑生動。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本套書是艱澀難懂的,因為作者帶著耐心與細心的下筆方式,足以弭平讀者在面對艱澀且抽象的哲學思想時所帶來的不適感。

閱讀《現代西洋哲學史》的意義

現代西洋哲學史
現代西洋哲學史
我們可能會以為哲學史離我們相當遙遠,實則不然。我們現有生活樣貌的各個方面,無不深受「現代性」的影響,而現代性則是由笛卡兒以來的哲學家們,不斷進行思索後,持續累積與精進的結果。這段哲學思想的歷史,簡言之,其實是人類精神如何獨立自主的發展歷史。花費了好幾百年的時間,人類終於獨立了,然而獨立之後的我們,該從何而去?黑格爾之後的哲學思想不但已經延續了現代哲學的成果,更已經看到現代性所帶來的可能危機,並為此提出了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哲學在黑格爾之後不但沒有終結,反而綻放更盛。

壟罩在現代性之中的人類,未來該走向何處,是我們還在經歷的一段歷史。在這樣關鍵的時刻,閱讀《現代西洋哲學史》正是時候,因為只有仔細地認識過去、深刻地反省過去,我們才能真正認識人類自己,進而掌握未來。

※ 本文為聯經出版邀稿。

與哲學交纏超過 20 年的資深哲學人。 小時候立志要成為科學家,但最後成為哲學教育工作者。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