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現場】愛沙尼亞塔圖大學哲學碩士課程 | 哲學新媒體
哲學現場

愛沙尼亞塔圖大學哲學碩士課程

歐洲的教育理念主張每個人都應該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所以通常都不需要學費或者只需要付每年幾百歐左右的手續費。部份大學也會把學費優惠開放給國際學生,但困難會是你通常需用該國的語言唸整個課程才能享受到學費上的優惠。也就是說,在正式上課之前,你先需要花時間把語言水平提高到 B2 - C1 的水平,不少人也只能望梅興嘆。可是,並不是所有歐洲國家也是這樣,比方說在北歐,不少學校提供第三個可能性:...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談到愛沙尼亞你會想起甚麼?

不錯,但你知道以下關於這個小國的知識嗎?

可是,你有想過愛沙尼亞會是你去海外留學的選擇之一嗎?而且還是念哲學?

關於海外留學,予人的感覺是:要不家裏有錢,要不成績非常好。留學國家方面,英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和澳洲等英語國家相信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字。但能去留學的只能是這兩類人?接收國際學生的只有這幾個英語國家嗎?

沒辦法支付熱門英語國家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的話,其實可以放眼歐洲。歐洲的教育理念主張每個人都應該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所以通常都不需要學費或者只需要付每年幾百歐左右的手續費。部份大學也會把學費優惠開放給國際學生,但困難會是你通常需用該國的語言唸整個課程才能享受到學費上的優惠。也就是說,在正式上課之前,你需要先花時間把語言水平提高到 B2 - C1 的水平1,不少人也只能望梅興嘆。可是,並不是所有歐洲國家也是這樣,比方說在北歐,不少學校提供第三個可能性:學費優惠和英語授課。

在愛沙尼亞的塔圖大學就是其中之一。

塔圖大學

成立於 17 世紀的塔圖大學 (University of Tartu;或譯作「塔爾圖大學」) 坐落於愛沙尼亞南部、第二大城市塔圖 (Tartu),大學前身是 Academia Gustaviana,教授哲學、法學、神學和醫學。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於1875年被邀請到塔圖大學成為語文學教授,唯最終未能成事2

經歷多次的轉址、更名和更改教學語言,隨著愛沙尼亞在 1918 年獨立和在 1991 年再次獨立,塔圖大學終在 1992 年取回全面的學術自主。而哲學系一直也是核心學系之一。在 2014 年,塔圖大學哲學系開辦國際哲學碩士課程。時至今日,2016 年 9 月,第一批的學生已經畢業,而第三屆的學生亦將會從世界各地來到塔圖,開始他們兩年的哲學碩士生生涯。

除了博士課程和大部份碩士課程是以全英語教授以外,學士課程如工商管理、科學與科技、醫學也接受國際學生和提供全英語授課。本文只介紹哲學碩士課程。

哲學碩士課程

以下是塔圖大學開辦的國際哲學碩士3課程的內容。結構上可分為四個部份 (1) 通識科目、(2) 專修、(3) 選修,和 (4) 論文。

專修 Specialisation

如右圖所示,有四個專修範圍可以選擇:

  1. 哲學史
  2. 實踐哲學
  3. 科學哲學
  4. 理論哲學

過去都是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比較熱門。然而,課程其實比所寫的更靈活,不一定是 4 選 1,可以 4 選 2,只要跟哲學系和你的導師教授溝通好就可以。

碩士班研討會 MA Seminar

主要上課地點
Jakobi: 主要上課地點

研討會 (MA Seminar) 是每個學期都必定要修的課程。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訓練你成為一個哲學研究生!基本的,比方說怎麼用圖書館找論文、論文和口頭報告應該怎麼做、學術會議和論文出版是怎麼一回事,去會議時應該要注意甚麼都會包括。也會有很大部份時間是用來互相交流,比方說每個人每個學期都要向所有人報告你的論文進度,然後大家一齊討論和互相給意見。

研究會議 Research Seminar

哲學系有一系列的大型研究項目,而 2014 - 20 的項目是 "Disagreement" ,由愛沙尼亞科學機構 (ETAG) 資助。而參加者並不局限於教授,連碩士班(和博士班)的學生也可以參與。做法是這樣的,研究會議是必修課,而碩士班的學生頭三個學期都要修這門課,但內容是根據當時哲學系上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而定。所以說,在2014-20年的研究會議,主題就會是 Disagreement。

在會議上,教授們和研究人員會告訴學生他門研究這個題目的方向和他們認為相關的文章,學生會閱讀教授給下來的文章然後在課堂上討論。討論時,不光是學生會參加,正著手研究的教授和研究員也會在場,與學生一起討論。學生從這過程中貢獻他們的意見,同時拿到一些做大型研究項目的經驗。由於這個是大項目,所有的哲學系分部也有參加,做法是一個學期由理論哲學部門的教授帶領討論,一個學期是實踐哲學,一個學期是科學哲學。

其他哲學系的研究項目,可見此處

哲學方法論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

每個學期會由不同的教授負責,內容也會不同,而這個課是希望學生對哲學方法保持開放的態度。當今哲學界一般會分為分析哲學 (Analytic Philosophy) 和歐陸哲學 (Continental Philosophy)這兩大陣營4,並討論到底誰對誰錯。而這兩個陣營在「甚麼是做哲學的正確方法」有很明顯的分別,而這個分別是哲學方法上的分別,並不光是個別哲學家的寫作風格和內容。學生容易因為把自己界定為某一陣營,而忽略另外一個陣營所採用的哲學方法和其背後支持這個方法的理據。這門課的存在就是要學生注意這一點,並對其他學派保持開放的態度。

筆者是在第二個學期時修這門課,那時是由理論哲學部、我的導師教授 Daniel Cohnitz5負責帶領,主題是 "Philosophy: Armchair or Laboratory"。意思大致為:哲學家得到哲學知識的方法可分為 (1) 不用作任何實地考察,不需要透過經驗去證明一哲學理論的真確性,是 armchair,只要坐在椅子上就可以「想出來」,或 (2) 需要透過經驗去證明,要好像科學家一樣做實驗才能證明某哲學理論是對的,所以稱為laboratory。

內容方面大致如下:傳統講法下認為哲學分析是完全獨立於經驗的,而這個講法在分析哲學中非常流行。然而,這個關於哲學分析的看法到了近代開始受到批評,批評者認為哲學分析的本質不是與經驗無關的,這個講法又稱為實驗哲學 (experimential philosophy,又稱 X-phi) 。在這門課上,我們主要研究雙方到底有甚麼論證支持他們對於哲學分析的本質的立場。

實習 Practice

實習課的目的是鼓勵哲學生把所學的應用出來,過程中你也可也拿到學分。實習課所佔的學分和選修一樣都是 6 個 ECTS6,並且是必修課。

與一般實習課不同的是,他們沒有指定學生要到某機構或者是做特定的工作。工作可以是和哲學有直接關系的,也可以是沒有直接關系,但是你需要指出你怎樣把所學到的應用出來。由於一個 ECTS = 26 小時的工作量,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要完成 156 個小時的實習,並且完成書面報告才能畢業。

在塔圖,每個學期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活動,哲學學生會從事不同的工作來完成實習,有人搞電台廣播、有人出版文章、有人舉辦學術研討會、有人搞哲學電影放映會、有人去了政府一個天才教育部門去教資優小孩,也有人去了警察局實習(因為警察局希望找個哲學人對他們的運作模式給意見)。而筆者就跑去了當 2015 年哲學奧林匹克的工作人員。

論文 Thesis

不用多介紹,值得一提的是這邊不喜歡長長的論文,背景摘要可免則免,可略則略,重點是你的論證。寫好以後哲學系會找個時間給你公開辯護你的論文,過關以後並完成所有課程要求的話,則可以拿到碩士學位!

課程特色

總的來講,課程的設計十分靈活,能迎合不同學術興趣、學習模式和不同階段的學生。如果你已經有很明確的研究方向,你可以把大部份的學分放在個人研究上,課程的設計沒有規定你一定要透過修課來拿學分;如果你是不清楚自己想要研究甚麼,或者是從其他學系轉來哲學系的話,哲學系也提供不同的課程可以讓你打好根基,然後一步一步成為哲學研究者。

A) 個人化課程

塔圖大學哲學碩士學程介紹
每年碩士班收 15 個學生,教職員 23人,行小班教育,一個課通常不會超過 20 人上,最少的 3 人也會開課。學生要自行選擇他們的導師教授,因為學生的人數不多,每個導師教授可以花很多的時間來指導學生,關係亦師亦友。

以我自己為例,我和我的導師教授基本上每個星期有一次面對面指導;也有一些同學不需要太多的指導,一個月見一次。學生可以自行和導師教授設計個人研習 ( individual work ) 來拿學分作為專修科 18 個 ECTS 其中的學分。我那時侯每個學期至少花 3 個 ECTS 在個人研習上,有些同學差不多一半的學分都是透過個人研習得來。

B) 免學費、有獎學金

國際生每天上課的必經之路

國際生的話,只要是成績最好的 10 位申請者(每年的名額可能不同)可以拿到免學費獎學金 (Tuition-wavier Scholarship),哲學系更提供每月 200 歐的生活費津貼給最好的學生。塔圖大學的學生也可以申請不同的學習津貼和獎學金如:

這邊的生活費大約是 200-300 歐一個月,而學生宿舍大約是 100 歐一個月,加起來的話每個月 400 歐生活應該不成問題。大部份入學的學生都會拿到免學費獎學金和哲學系的生活費津貼,也就是說,如果你一個其他的獎學金都拿不到的話,光依靠哲學系的生活津貼是不夠的。建議來之前先弄清楚獎學金的申請程序,以及自己能拿到什麼獎學金。

C) 國際環境

市中心

課程是英語教學,同時也有愛沙尼亞語教授的科目。教授和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學生方面,我們現在有:香港、中國、新加坡、愛沙尼亞、烏克蘭、格魯格亞、保加利亞、俄羅斯、美國、英國、墨西哥、印度。 愛沙尼亞人的英語水平很高7,所以不用擔心溝通問題。年青人英語很好,中年人至老一輩的英語較差。本地人會兩三個語言是很平常的事,如果你會德語、芬蘭語或俄語的話,要生存更不是問題。當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報讀大學提供的愛沙尼亞語課程。

D) 學術活動

市中心隨機七彩神牛!

除了大大小小的常規學術會議,哲學系每年都會舉辦「理論哲學之弗雷格講座」 "The Gottlob Frege Lectures in Theoretical Philosophy",請到的都是現在有名的哲學家,如:

  • Huw Price (Bertrand Russell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Jennifer Saul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 François Recanati (Institut Jean Nicod,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 Wolfgang Spohn (University of Konstanz);
  • John Perry (Stanford University);
  • David Papineau (King’s College London);
  • Stephen Stich (Rutgers University);
  • Simon Blackburn (Cambridge University, UK);
  • Paul Boghossian (New York University);
  • Wolfgang Künne (University of Hamburg).8

E) 哲學課例子

  • 政治哲學讀書組
  • 心靈哲學讀書組
  • 後設語意學讀書組 (metasemantics)
  • 分析哲學研討會
  • 信念倫理學 (The ethics of belief)
  • 知識論1&2
  • 語意學入門
  • 維根斯坦
  • 物化與禁言 (objectification and silencing) 
  • 美學
  • 德國經典哲學
  • 後設倫理學
  • 科學哲學入門
  • 語言哲學入門
  • 生物學哲學
  • 教育哲學

F) 出路

系上鼓勵同學們繼續深造。大部份的同學通常選擇唸博士,以下是過去他們考進的學校

  • Germany: University of Konstanz;
  • the UK: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Bristol, 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York, University of Leeds;
  • the Netherlands: University of Leiden;
  • the USA: University of Yal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Miami;
  • Canada: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 New Zealand: University of Auckland.

以我這一屆為例,有一半的同學考進了博士課程,另外一半大多數是沒有唸博士的打算,準備找工作投身社會。

個人經驗

首先,因為兩年的學習中你會和你的導師教授有很多交流,所以一定要清楚你想要誰當你的導師教授,並且先和他/她聯絡。我那時侯就是衝著我的導師教授、免學費和國際環境而來。我個人認為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地標: the kissing student fountain

語言:沒錯,申請要求是說英語只需要 B2,但千萬別以為 B2 真的足夠。以我這一屆為例,同學們都是 C1 或以上,如果英語能力不高的話,讀起來會比較吃力,因為這邊有很多讀書組和會議形式的課,除了上課時要把文章讀懂,還要能在上課時和教授和同學討論。

工作量:舉例來說,修「模態邏輯」這一科的時侯,我們用 Ted Sider 的 "Modal Logic for Philosophy" 當教材,一個學期以來大概有 10 堂課左右,每節課大概 1.5 小時。除了最後一個 chapter 以外,整本書都讀了並且把練習做完。這樣,我拿了 3 個 ECTS。「知識論」課程中,每個星期一節課 1-1.5 小時、讀一篇論文、一節論文討論和一篇論文報告(1500 字)。這等於 6 個 ECTS 的工作量。整的來講,一個星期大概要讀完 4-7 篇論文左右。

Kalev: 國家英雄朱古力

上課形式:從以上的介紹應該不難發現,這個課程有很多讀書組和會議,就是說基本上每一節課你都需要「開金口」進行堂上討論。也因為是小班教學的關系,雖然沒有明確規定甚麼時侯輪到你發言,但當所有人都在熱烈討論,你很難只坐在一邊光聽不說。畢竟,學習哲學最好的方法就是討論。當然也有授課形式的課,但通常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已把有關文章讀完,上課時教授只會把重點說一說,然後留一半的時間解答問題和互相討論。

多元化:你會發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術興趣。比方說我兩個烏克蘭的好朋友:Iuliia 熱心於政治哲學,一直努力把所學的實踐出來,改變社會;而 Iaroslav 則老是(除了問我功課以外)煩惱怎樣把大眾心理學用邏輯形式化。英國來的 William 一開始打算研究歷史哲學,到後來轉為研究女權主義哲學;本地學生 Roland 的興趣是時間旅行和四維主義;另外一個本地學生 Rao 則因為電腦程式裏面的本體論問題來到哲學系找答案。你可以想像,我們這群人在研究會議上討論 "Disagreement" 時的火花……

結語

筆者明白大部份打算出國留學的哲學人第一選擇通常是英語國家,有時侯,即使是付高昂學費和生活費也在所不惜,因為環境和學校的課程可以有助以後的哲學發展。我只想要指出的是每個人的背景都不同,重點在於了解自己的所需和限制,找出適合自己的學校、國家和環境,來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

用了兩年仍未讀懂的東西

我當初因對當地的不了解,一開始是懷著「一試無妨」的心態來試試看,後來發覺這個學系和國家很適合自己,決定留下。雖然塔圖大學哲學系的國際排名較我之前唸大學時的哲學系低一點,但排名高低是一回事,這個個別的哲學系適不適合自己又是另一回事。我了解到自己的需要是互動的討論和教授當面的指導,在這裏學習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碩士班的學生質素很高,和他們討論常有所穫;師生比例容許教授可以花更多時間在學生身上,除了自己導師教授放了很多時間來指導我,其他的教授也很樂意討論我的論文進度。當然,大家亦師亦友的關係,也令學術討論變得更為輕鬆。筆者的經驗不一定會適用於所有人,只想分享出來讓大家參考。畢竟,哲學人應保持批判的 ( critical ) 態度來處理資訊,適不適合還有待讀者自行評價。

希望以上的資料對你有用!如果大家對這個哲學碩士課程和愛沙尼亞有問題的話,可以在下面留言,筆者樂意和大家分享更多在愛沙尼亞的求學經驗、關於這邊的學生、塔圖大學、愛沙尼亞、本地人、物價、環境等等的資訊。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