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人性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逃避人性

噁心、羞恥與法律
  • 難度
    4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納思邦, 瑪莎
    譯者: 方, 佳俊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年份: 2007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本書是探討法律、人性及社會的重量級著作,也是Nussbaum大師著作的首部中譯本。

    有關性與色情的法律,是否應該基於「何謂令人噁心」的社會風俗習慣?是否重罪犯應該被要求在汽車保險桿上貼上標籤或穿著T恤來昭示他們的罪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瑪莎.克雷文.納思邦,在這本震撼人心又精闢的書中,以批判的角度去探討在個人與社會生活中,以及特別是在法律中,羞恥與噁心所扮演的角色。

    納思邦教授主張,我們必須提防這些情感,因為它們以麻煩的方式與我們想逃離自身人性的欲望交雜著;它們體現了一種使自己不受傷害的渴求,而這種渴求是不切實際,有時甚至是病態的。納思邦教授主張,噁心本身的思維內涵體現了巫術裡關於不淨的觀念,以及對純潔、不朽、擺脫動物性的無謂渴望,而與我們所知的人類生活不一致。」她主張噁心絕不能成為一個行為入罪化的判斷基礎,也不應該如目前這樣在法律中扮演加重或減輕刑罰的角色。她還主張,我們對她所稱的「原始羞恥」,亦即一種「針對人類不完美之事實」的羞恥,也應該同樣存疑;而她對某些懲罰活動中這種羞恥所扮演的角色,也持嚴厲批判的立場。

    納思邦教授採用了極度豐富的哲學、心理學和歷史資料,從亞里斯多德、佛洛伊德到納粹的淨化思想,並舉出各式各樣的法律案例,如奧斯卡?王爾德的審判以及瑪莎?史都華的內線交易案,使本書成為法律與道德哲學的重要著作。

    作者簡介

    瑪莎.克雷文.納思邦(Martha C. Nussbaum)
    芝加哥大學恩斯特.弗洛恩德法律與倫理學傑出貢獻教授(Ernst Freund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任教於哲學系、法學院、神學院。納思邦教授是美國當代著名的自由主義學者,出身戲劇及古典學研究,專攻古希臘哲學、情感哲學;她也是女性主義倫理學的重要理論家,談起倫理及法律問題,強調情感的地位。近年來,她積極地投入公共議題的討論,和諾貝爾獎得主沈恩(Amartyr Sen)一起關注第三世界的經濟問題和婦女問題,也觸及了許多性與社會正義的問題。她啟發自亞里斯多德和馬克思及經濟學的「能力取徑」,則使政治自由主義的正義理論獲得嶄新面貌。她出版過《愛的知識》(Love's Knowledge, 1990)、《欲望治療》(The Therapy of Desire, 1996)《培養人性》(Cultivating Humanity, 1998)、《女性與人類發展》(Women and Human Development, 2001),以及《思想之劇變:情感的理智》(Upheavals of Thought: The Intelligence of Emotions, 2003)等書。

目錄

序論
.羞恥與噁心:實踐與理論裡的混淆.法律無關情感?
.兩種麻煩的情感

第一章 情感與法律
.訴諸情感.情感與信念,情感與價值.情感,評價,道德教育
.情感與理性人:殺人與正當防衛.情感與社會規範之變化
.合理的同情:科刑中的憐憫.情感與政治自由主義
.如何評價情感


第二章 噁心與我們的動物身體
.噁心與法律.支持噁心的論證:德弗林、卡斯、米勒、卡恩
.噁心的認知內涵.噁心與憤慨.投射式噁心與團體從屬
.噁心,排斥,文明


第三章 噁心與法律
.噁心作為侵害,噁心作為判準.噁心與罪犯:「同性戀是一種挑釁」的抗辯
.噁心與「平均人」:猥褻. 噁心作為違法性之理由:非常態性行為、戀屍癖
.噁心與公害法. 噁心與陪審團:「恐怖與慘無人道」的凶殺案


第四章 黥面:羞恥與污名
.羞赧的臉. 原始羞恥,自戀,「黃金時代」.拒斥不完美:案例B
.羞恥及其近親:屈辱與尷尬.羞恥及其親屬:噁心、罪疚、憂鬱、惱怒
.有建設性的羞恥?.污名與烙印:社會生活中的羞恥


第五章 羞辱公民?
.羞恥與「援助的環境」.羞恥懲罰:尊嚴與自戀之惱怒
.羞恥與「道德恐慌」:同志性愛與「惡意」.道德恐慌與犯罪:幫派遊蕩法
.另一路線的彌爾結論


第六章 保護公民免於羞恥
.創造援助的環境.羞恥與體面的生活水準.反歧視及憎恨犯罪
.羞恥與個人隱私.羞恥與身心障礙者

第七章 不再逃避的自由主義?
.政治自由主義、噁心與羞恥.再探彌爾自由論.反噁心與羞恥的證明
.情感與自由主義的形式

誌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