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瞎了眼才會以為國家有政治權威 | 哲學新媒體
書評

瞎了眼才會以為國家有政治權威

薩拉馬戈小說《盲目》與《看見》中的政治哲學
倘若一場流行病突然爆發,導致人們突然失明,只看見一片亮白。經過一陣子後還找不出任何原因,也完全無法治療,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篇文章把重點放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兩本小說《盲目》與《看見》...

您在這裡

難度:
2

《盲目》中薩拉馬戈的末日幻想

倘若一場流行病突然爆發,導致人們突然失明,只看見一片亮白。經過一陣子後還找不出任何原因,也完全無法治療,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 (José Saramago) 在小說《盲目》(Ensaio sobre a Cegueira) 中提出這個想像。作者隨後出版的 Ensaio sobre a Lucidez (直譯為「關於看見的雜文」,以下將以《看見》稱之)則以恢復視力以後的人民的一場選舉為主軸,敘述一件選舉史上的怪事。兩本小說的主題看似迥異,卻都圍繞在國家政治、人性,以及道德的反思。這篇文章將把重點放在兩本書中的政治哲學,並藉由故事情節引發對自然狀態、政治正當性 (political legitimacy)、政治權威 (political authority),以及無政府 (anarchism) 的思考。

疫情爆發剛開始,最先失明的一群人被送至原本為精神病院的大樓隔離,每個人分配一張小床,只要不小心跨出大樓太遠的人就會被士兵阻止。隨著入住人數的增加,空間、食物完全不夠分,不但沒有人要照料他們,甚至到最後連食物都沒有再供給了。故事中人們的互動也從理性地討論各種公平分配或其他生活機制,逐漸轉變為搶奪、欺騙,和暴力解決一切事物。

這一場惡夢在持槍的男人發射第一顆子彈的那一刻達到高潮。

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

在沒有共同權威的團體中,資源的極度匱乏使人人爭先恐後地為了生存爭奪資源、相互殘殺,像極了霍布斯刻畫的自然狀態。霍布斯在《利維坦》中利用自然狀態思考國家誕生的過程,發展他的政治理論。在自然狀態下,每個人都有做任何事以保障自己生命的「自然權利」。而當所有人都瞬間失明,其原先可能具有的優勢也被弭平了——不管你強壯瘦小﹑聰明愚笨、社會地位高低,在人人都能輕易地被偷襲、欺騙、搶奪的世界中,就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1

《利維坦》1651 年版本插畫
《利維坦》1651 年版本插畫
持槍者找了保鑣、收「稅」的人(專門收取他人貴重物品來換取食物)建立了小團體,開始要求每個病房必須交出所有女性來滿足自己的性需求,才能獲得食物和保命。各病房經過協議後竟答應這項要求。這正呼應《利維坦》中絕對權力的誕生——再怎麼樣殘酷的要求都比永遠活在恐懼的戰爭狀態好。因此,人民為了脫離戰爭的噩夢、保全自己的性命而臣服於暴力的持槍者,使統治者透過力量取得主權 (sovereignty by acquisition) 。2

然而,薩拉馬戈筆下的戰爭世界雖然能夠映照霍布斯對自然狀態的假設,讀者卻可以推論他並不會贊同這種暴政具有正當性 (legitimacy)。《盲目》點出人性的兇殘面,故事中失明的人同時也是道德盲目者,在極端權威下拋棄了道德責任。這裡的正當性 (legitimacy) 指的是什麼?什麼情況下統治者才具有正當性?下一段我將以洛克羅爾斯說明正當性的概念。

《看見》的一場詭異選舉

續集《看見》的主題雖大不同,卻同樣很有意思。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在大家突然都恢復視力後的幾年後,舉行一次大型國會投票,候選人分別是左派、中間、右派政黨。不料,開票結果竟然是:13% 的人支持右派、 9% 中間、2.5% 左派。而竟然有 70% 的投票者投入空白的選票單。在投票率高卻導致如此結果的狀況下,政府錯愕萬分,以為是天氣還是什麼其他因素再辦一次投票。結果是高於 80% 的空白票。

如此局面究竟如何發生?政府的不安很容易理解。雖然故事並未提供這個國家詳細的政治體制、歷史,或是政府的運作模式,我們卻能合理推論空白票可能是人民表達對政府的不信任的結果。一旦對政府不信任,代表國家政治權威 (political authority) 的正當性也開始動搖。對於權威的定義,我將使用史丹佛百科的解釋:「統治、發布命令,以及強制執行這些命令的權利」。因此,有效的政治權威與正當的政治權威不同。許多學者認為只有在正當的政治權威統治下,人民才有義務服從政治權威。

受到威脅的國家權威正當性

根據洛克的政治哲學,政府是否具有正當性取決於被統治者是否同意 (consent) 權力的轉移,也就是對於自然狀態過渡到國家的社會契約的同意。統治者只要沒有獲得被統治者的同意,就喪失了其政治權威正當性3喪失正當性的政治體就代表人民已經沒有義務服從國家的命令羅爾斯將洛克的同意拆分為二:一是最初(社會契約)制定時的同意,稱作「初始同意 (originating consent)」;二則為政治體形成後人民經理性同意政治權力的持續,稱作「加入同意 (joining consent)」。4故事中的空白票豈非不同意的一種強烈表達方式?

Seeing 《看見》
《看見》英譯本,2006
然而,羅爾斯也提到,洛克以「同意」作為政治權威正當性的標準,僅能找出某些不正當的政權,卻無法針對什麼才是最理想、次佳,或是比較好的政治權力提出說明。5在另一本書《政治自由主義》中,他對正當性提出規範性概念:正當的政治權力需要強制執行,甚至使人有義務服從,其條件在於這個權力是否能夠被合理化 (justified)。6由此可知,故事中持槍者威嚇要脅、國家偵訊審判等行為,可能屬於有效的權威,但不論是根據洛克或是羅爾斯來說,都絕非正當的。

《看見》的故事情節告訴我們,政府的不安加劇顯現於它的政治權力作為。首先,它譴責人民濫用民主制度。再來,它開始認定其中一定有人搞鬼結盟投空白票,所以到處派線民、媒體監視民眾,卻沒有發現什麼可疑的人。接著,元首宣布政府解散,所有公職人員不准再工作。過了一陣子,眼見民眾居然沒有趁機作亂,政府隨即派人在火車站放炸彈,讓大家以為是恐怖份子或外國勢力害的,其諷刺性不言而喻。

荒謬惡劣的政府行徑,更使人民看見政府的醜陋。它越是想要證明統治的必要,越是傷害自己的政治正當性。

無政府主義的可能

除了對正當性的反思之外,我們或許也能將空白票的結果視為投票者對於無政府的接受。空白票與不投票或投下廢票有些差異。不投票可能是對於政治的無動於衷,或是對現有政治的滿意;廢票則可能是對黨派或候選人不滿的抗議表達。那麼,空白票呢?或許,投票空白票的人是在說:我參與了投票行為,但我的選擇是不要任何統治,也毋須任何政治制度。

Saramago 薩拉馬戈 2010
「謝謝你,薩拉馬戈」於里斯本,2010
在《看見》的社會下,會有這樣的想法不難理解。事實上,薩拉馬戈也是無政府主義的支持者。杭士基 (Noam Chomsky) 認為公權力的行使必須合理化,並且擔負舉證責任 (burden of proof)。他雖然不排除正當性國家的可能,卻認為真正能夠符合這個條件的國家非常罕見。7不用說,現代社會國家貪污舞弊、濫用權力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果是這樣的話,無政府主義的社會是否比較好?

說到無政府主義,許多人的想像可能是一個秩序混亂、道德淪喪的社會,近似於霍布斯的自然狀態。然而,《看見》故事中的發展卻很奇妙。當元首宣布公職人員罷工後,人們開始自己清掃街道,社會和平且順暢地運作。當政府預期人民的上街抗議會變為暴力時,人民始終用和平的手段表達訴求。從頭到尾行使暴力的都是政府,小說最終的悲劇,就是政府為了要找替罪羔羊而犯下的殺人罪。

或許我們應消除「無政府主義」與「暴力」的連結,重新思索它的可能性。事實上,許多無政府主義的擁護者都不支持暴力,或是將暴力視為對抗政府暴力的必要之惡。二十世紀無政府主義哲學家高德曼 (Emma Goldman) 說過:

我相信無政府主義是唯一和平的哲學,是唯一重視人類生命高於一切的社會關係理論。 我知道一些無政府主義者犯下了暴力行為,但促使這種行為的是可怕的經濟不平等和巨大的政治不公,而非無政府主義本身。 8

結語

事實上,不論是《盲目》或是《看見》,都遭受不少批評,像是不切實際的社會描述、烏托邦式的無政府社會等。我認為小說並非哲學論文,不需要嚴謹處理如此龐大的理論和回應問題。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想像與思索空間,像是「自然狀態到底是什麼樣子?」、「國家是否真為必要?」,或是「什麼狀態下我們就可以不遵守或反抗國家權威?」等。透過這些問題,我們也能反思當代社會的政治權力運作關係以及人性的不同層面,是值得一讀的小說。

  • 1. Hobbes, T., & Malcolm, N. (2012). Leviatha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2. Ibid., 第十七章
  • 3. Locke, J. (1986). The second treatise on civil government. Amherst, N.Y: Prometheus Books. 第八章。
  • 4. Rawls, J. (2007).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 124-125.
  • 5. Ibid., p. 131.
  • 6. Rawls, J. (1993).  "Reply to Habermas". Political liberal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7. Chomsky, N., & Pateman, B. (2005). Chomsky on anarchism. Oakland, CA: AK Press, p. 174.
  • 8. Goldman, Emma, 1913 [1996], "Syndicalism: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 in Red Emma Speaks: An Emma Goldman Reader, third edition, Alix Kates Shulman (ed.), Atlantic Highlands, NJ: Humanities Press, pp. 87-100.
台大工管系畢業,現居美國從事資料分析。沒有哲學背景,但對哲學情有獨鍾。喜愛辯論和嘗試新事物。    ... 更多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有 2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