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尼采的思想讓每一個靈魂獨立的人,都能找到共舞的節拍;
讓身處瘋狂世界的自己,找到靈魂的安歇處。
「我衡量人之偉大的準則,就是對命運的熱愛。」——《瞧,這個人》
「相信我吧!人最真實的幻想是在夢中對他顯現;一切藝術和詩歌,不過是現實之夢的注解。」——《悲劇的誕生》
「好吧!對抗痛苦的祕訣就是——痛苦本身。」——《歡悅的智慧》
「弟兄,帶著我的淚水走入孤獨吧!我愛那些為追求超越自己不惜付出生命的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本書「由簡入深」節選尼采著名的《瞧,這個人》、《悲劇的誕生》、《歡悅的智慧》、《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四部著作的精彩篇章,完整反映尼采個人和他的主張、學說,是引領大眾閱讀尼采的第一本書。
★尼采的思想,改變了許多人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我們也能在經典電影《全面啟動》、《2001太空漫遊》、Netflix影集《闇》看見尼采的意念。
★我們的獨立思想、自由精神在某種意義上正是來自於尼采影響下的「存在主義」哲學,我們嘗試著對「真理」發出質疑,對所謂的「體制」也產生了抵抗的勇氣。
▌本書摘句 ▌
‧「我早知道魔鬼會絆我一腳,現在他正把我拖向地獄,你能阻止他嗎?」
查拉圖斯特拉答道:「你說的一切都不存在。既沒有魔鬼,也沒有地獄。你的靈魂只會比你的肉體消失得更快,所以不要害怕!」
‧好吧!對抗痛苦的祕訣就是——痛苦本身。
‧已是子夜,而我必須是光!又如此渴求著黑暗以及孤獨!
‧弟兄,帶著我的淚水走入孤獨吧!我愛那些為追求超越自己不惜付出生命的人。
‧在我的內心裡,我只愛生命——真的,在恨她時我最愛她!
——尼采引領我們告別被世俗拖累的自己,從自己的靈魂深處外出發,選擇自己潛意識需要的東西,擺脫社會、他人、情感的束縛。讓生命回歸原本的色彩。
▌強烈建議這些人士閱讀這本書 ▌
(1)哲學系學生與哲學愛好者
(2)喜歡科幻、反烏托邦科幻主題的電影、電視劇的人
(3)對找尋生活意義、思考人生問題有興趣的一般大眾
(4)希望培養獨立思考,瞭解狂人哲學家熱愛生命方式的學子
▌尼采帶給我們的是生命的噴發,沒有人比他更瞭解生命的本質,瞭解人之所以為人的路徑。跟著尼采認識你自己,成為你自己,這才正是——
人之所以為人活著的本質問題。
▌本書從尼采畢生著作中,精選四部由簡入深的尼采作品,避免一般讀者直接面對哲學艱深枯燥,難以下嚥的挫敗感。
▌針對在生活中迷失自我,甚至被親人情緒勒索,感到迷惘的人,本書給予直接的答案,協助讀者解答生命的困惑和困擾。適合那些想從哲學中尋求智慧之光的人,讀尼采就足以安撫你當下的焦慮和迷茫,找到生命的本真,發現熱愛生活的力量。
「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你。」—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作者簡介
尼采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
那個自詡為太陽的人,那個號稱「上帝已死」的人。
尼采,十九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
是當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
出生於普魯士的一個牧師家庭。大學期間深受華格納與叔本華的影響。
1872年,發表處女作《悲劇的誕生》。
1879年,尼采辭去教職,展開長達近十年的孤身飄泊,期間完成不少重要作品,包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等。
1889年,尼采開始顯露精神不穩定的跡象,不久後便因發瘋被送入精神病診所。
1900年,尼采死於肺炎。
「我衡量人之偉大的準則,就是對命運的熱愛。」
◆淺讀尼采第一篇◆瞧,這個人
▲前言
▲我為什麼如此智慧
▲我為什麼如此聰明
「相信我吧!人最真實的幻想是在夢中對他顯現;一切藝術和詩歌,不過是現實之夢的注解。」
◆淺讀尼采第二篇◆悲劇的誕生
▲夢境與醉境
▲妖女的淫藥
▲奧林匹斯眾神
▲把夢看作假象的假象
「好吧!對抗痛苦的祕訣就是——痛苦本身。」
◆淺讀尼采第三篇◆歡悅的智慧
▲生命是值得活下去的
▲權利意識論
▲自我捨棄者
▲不受歡迎的信徒
▲關於孤立的爭辯
▲白日的夢遊者
▲征服男人的女人
▲第三性
▲詩的起源
▲叔本華的信徒
「弟兄,帶著我的淚水走入孤獨吧!我愛那些為追求超越自己不惜付出生命的人。」
◆淺讀尼采第四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查拉圖斯特拉之開場白
▲三種變形
▲道德的講座
▲遁世者
▲肉體的輕蔑者
▲快樂與熱情
▲蒼白的罪人
▲閱讀與寫作
▲山上的樹
▲死亡的佈道者
▲戰爭與戰士
▲新偶像
▲市場的蒼蠅
▲貞潔
▲朋友
▲一千個目標和一個目標
▲睦鄰
▲創造者之路
▲老嫗與少女
▲毒蛇之噬
▲孩子與婚姻
▲自願的死亡
▲贈予的美德
▲持鏡的小孩
▲在幸福的島嶼上
▲憐憫者
▲教士們
▲有道德之人
▲賤民
▲塔蘭圖拉毒蜘蛛
▲哲人
▲夜歌
▲舞之歌
▲墓之歌
▲自我超越
▲卓越不凡的人
▲文化之邦
▲無瑕的認識
▲學者
▲詩人
▲重大事件
▲預言者
▲救贖
▲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