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唐, 君毅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 7500456506
    出版年份: 2006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本書為唐君毅晚年所著,是作者畢生學術的總結。原書于1977年出版。本書的綱目概言為“一心通三界九境”。一心指 “有生命能存在之心靈”;通者,感通,包括感覺認知直至生命體驗在內的內容;三界者,可通情意,可涉體用,亦可為心靈活動;九境,指三種觀法分別對待體用三者,三三得九,故有九種境界。全書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生體驗和道德反省,另一則是熔中西印三大思想系統于一爐,最終歸于心靈和生命的超越。從本書可以深刻了解這位思想深邃、情摯意篤的當代儒者。

目錄

自序
導論
一 明宗與釋書名
二 心對境之感通活動及其種別、次序與層位
三 如實觀之意義
四 如實知與真實行
五 真實行與生命之真實存在及立人極
六 哲學之任務
七 哲學之目標在成教
八 陳述哲學義理之次序問題
九 九境建立之理由
一○ 九境之陳述
一一 論述九境之方式
第一部 客觀境界篇
第一章 萬物散殊境——觀個體界(上)
一 釋名
二 日常生活中之萬物散殊境
三 一般之史地意識及史地知識
四 史地意識中之哲學問題
五 個體事物之個體性之外觀與內觀
六 上觀個體與下觀個體
第二章 萬物散殊境——觀個體界(中)
七 對外觀個體與內觀個體之說之評論
八 說內外之感通,並說生命心靈中之“望”,時空之度向與其無窮義
九 上觀個體、下觀個體之說之限度及個體依知之指向活動而規定之義
第三章 萬物散殖境——觀個體界(下)
一○ 常在的個性物所合成之萬物散殊境之建立
一一 知之指向活動之曲轉性、透入性、超越性與經驗的我之建立
一二 超越的我與經驗的我之異義
一三 超越的我之實體性、個體性
一四 總說三方向之建立活動及超越的我之明與無明
一五 個體主義或個人主義之哲學、生活上之個人主義之諸表現與“個體”之類化性
第四章 依類成化境——觀類界(上)
一 類與生活之世界
二 類之形成與其極限
三 由經驗事物變化之經驗中上觀類概念之實在論思想與其發展
四 由內觀類概念之概念論,至下觀類概念、類名之客觀所指之唯名論之說
五 順觀生物種類之改變之進化思想
六 自由構造類概念、類名,而懸觀“類”于主觀客觀或內外之間之“類”與“數之類”的思想
七 觀類之層位
八 觀類之層位之貫通
第五章 依類成化境——觀類界(中)
九 觀心靈感通于物,所成之感覺經驗之相續中,類概念之地位及數之原始
一○ 觀自然數之次第形成及其運用與心靈之虛位
一一 觀數概念與類概念之應用之效限
一二 類概念及數概念與感覺經驗事物之次序相應生起之歷程與客觀存在事物
第六章 依類成化境——觀類界(下)
一三 現存在事物之存在意義及生物之出入于類與超類之本性之理解
一四 生命之依類成化與依類通達之思想生活
一五 思想與生活之依類成化及知類通達;與依類知類而不相通達之思想與生活
第七章 功能序運境——觀因果界、目的手段界(上)
一 泛論功能與因果關系及目的的手段關系
二 主觀的內觀因果至客觀的上觀因果
三 由上觀因果至下觀因果、後觀因果、前觀後果之說
四 由客觀的外觀因果至上觀形上因果
第八章 功能序運境——觀因果界、目的手段界(中)
五 印度哲學中因果理論與西方因果理論之對比及中國思想言因果之勝義
六 因能生果之功能之消極的意義的理解與積極意義的理解之不同
七 前因為開導因之意義及思想之存在中之邏輯意義與因果意義
八 一般事物之因果關系之邏輯理性的意義與經驗事實的意義
九 建立形而上之功能,為現實存在事物之因,其存在意義,貫通統一意義及與現實存在事物,互為因果義
一○ 因果關系中之可能、必須與或然、概然,並總評東西思想之因果理論,以歸向中國思想中以乾坤陰陽言因果之義
第九章 功能序運境——觀因果界、目的手段界(下)
一一 所謂物理學上之必然的因果關系與概然
一二 物理學中之一剎那速度、吸引力與原子能等于光速之平方之理解
一三 因化果生之意義與乾坤之道及因果關系與目的手段關系
一四 功利主義之人生態度及其限度
第二部 主觀境界篇
第十章 感覺互攝境——觀心身關系與時空界(上)
第十一章 感覺互攝境——觀心身關系與時空界(中)
第十二章 感覺互攝境——觀心身關系與時空界(下)
第十三章 觀照凌虛境——觀意義界(上)
第十四章 觀歸凌虛境——觀意義界(中)
第十五章 觀照�虛境——觀意義界(下)
第十六章 道德實踐境——觀德行界(上)
第十七章 道德實踐境——觀德行界(中)
第十八章 道德實踐境——觀德行界(下)
第三部 超主觀客觀境
第十九章 歸向一神境——觀神界(上)
第二十章 歸向一神境——觀神界(中)
第二十一章 歸向一神境——觀神界(下)
第二十二章 我法二空境——眾生普度境——觀一真法界(上)
第二十三章 我法二空境——眾生普度境——觀一真法界(中)
第二十四章 我法二空境——眾生普度境——觀一真法界(下)
第二十五章 天德流行境——盡性立命境——觀性命界(上)
第二十六章 天德流行境——盡性立命境——觀性命界(中)
第二十七章 天德流行境——盡性立命境——觀性命界(下)
第四部 通觀九境
第二十八章 通觀九境之構造與開闔
第二十九章 專觀盡性立命境之通達余境義——當下生活之理性化——超越的信仰——精神的空間、具體的理性、與性情之表現為余情
第三十章 論生命存在與心靈之主八本——其升降中之理性運用——觀主體之依理成用
第三十一章 理事一如、與理性于事之大事因緣——觀生命存在之事用中之理
第三十二章 生命存在中之“真理或道”與“存在”之意義——觀生命存在中之“存在之理”之相
後序︰當前時代之問題——本書之思想背景之形成及哲學之教化的意義
一 人類世界毀滅之可能之認識
二 西方古典文化之上轉與內轉及近代文化之外轉與下轉
三 中國文化之過去與現在
四 今日之宗教道德與哲學智慧之方向
五 本書思想之緣起
六 本書之寫作之道與西方之理性主義理想主義之衰落
七 理想主義完成之道路與信心之根源的性情
九 宗教信仰與客觀的形上學之價值
一○ 不同形態哲學之永存及性情之形上學之二型
一一 二型形上學之不通與通
一二 哲學言說之目標與所對
外文人名中譯對照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