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I. 路易斯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C. I. 路易斯

Clarence Irving Lewis
1883CE 4 月 12th to 1964CE 2 月 3rd
Stoneham, Massachusetts, U.S.

美國哲學家,常引用為 C. I. Lewis。他被視為當代模態邏輯的創建者,以及概念實用主義 (conceptual pragmatism) 奠基者。

美國哲學家,常引用為 C. I. Lewis。他被視為當代模態邏輯的創建者,以及概念實用主義 (conceptual pragmatism) 奠基者。

C. I. 路易斯是 1930 年代和 1940 年代美國最重要的學院哲學家。他在知識論和邏輯學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倫理學方面的貢獻則相對較小。他也是分析哲學在美國興起的重要人物,這不僅體現在他著作的發展和影響力上,也體現在他對哈佛大學之研究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上,其中包括 20 世紀後半葉一些引領分析哲學的哲學學者。

C. I. 路易斯就讀於哈佛大學時受到實用主義者詹姆士和唯心論者羅伊斯的影響,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期間,他的主要研究興趣轉向了邏輯學,期間出版了《符號邏輯概觀》(A Survey of Symbolic Logic, 1918),他在書中回顧了從萊布尼茲到他那個時代的符號邏輯發展,並提出了他自己的嚴格蘊涵模態系統。後來他與蘭福德 (Cooper Harold Langford) 合著的《符號邏輯》(Symbolic Logic, 1932),被認為是第一個完整處理嚴格邏輯蘊涵的著作。

C. I. 路易斯在 1920 年回到哈佛大學任教,直至 1953 年退休。在哈佛大學,他的主要研究興趣再次轉向知識論,發展了一種獨特的立場,他稱之為「概念實用主義」,並在他 1929 年出版的《心靈與世界秩序》(Mind and the World Order, 1929) 中闡述此一立場,本書確立了路易斯在美國哲學界的重要地位。從哈佛大學退休後,路易斯曾在多所大學任教和演講,促成了他最後兩本關於倫理學的短篇著作:《權利的基礎與本質》(The Ground and the Nature of the Right, 1955) 和《我們的社會傳承》(Our Social Inheritance, 1957)。

在哈佛大學的三十多年裡,C. I. 路易斯教導並影響了不少 20 世紀後半葉最傑出的美國哲學家,包含了包括蒯英古德曼、奇澤姆 (Roderick Chisholm)、弗斯 (Roderick Firth) 和賽勒斯

《紐約時報》悼念他「是符號邏輯、知識與價值哲學概念的權威」。他也是首先提出「感質」(qualia) 這個哲學術語的人,今日仍在哲學、語言學以及認知科學中流行。

分享

相關人物

Stoneham, Massachusetts, U.S.
美國
Leaflet | Map data ©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