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刊論文
潘君茂:〈就不欲入,和不欲出:《莊子.人間世》倫理觀及〈齊物論〉形上依據〉,《中正漢學研究》第37期,2021年6月,頁。(THCI)
潘君茂:〈儒、道二家論遊比較——以《論語》「游於藝」與《莊子》「遊刃有餘」為對舉〉,《淡江中文學報》第41期,2019年12月,頁277-304。(THCI)
潘君茂:〈掙扎於科技與人性之間——自道家觀點談《訂製完美》的生命哲學反思〉,《新生學報》第23期,2021年3月,頁51-60。
潘君茂:〈掙脫形上學的框架:《老子》「道論」的詮釋轉向〉,《耕莘學報》第18期,2020年12月,頁78-85。
潘君茂:〈當代論者對先秦儒、道二家外王思想比較――以「正」為核心的義理研究〉,《止善學報》第29期,2020年12月,頁41-71。
潘君茂:〈文學隱喻中的義理指涉:《莊子.秋水》的動物書寫〉,《文學前瞻》第20期,2020年11月,頁121-130。
潘君茂:〈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情」作為《孟子》道德判斷的優先性〉,《輔仁中研所學刊》第41期,2021年5月,頁57-84。
潘君茂:〈與神同行:黃春明小說〈銀鬚上的春天〉、〈眾神,聽著!〉中的神祕經驗啟示〉,《有鳳初鳴年刊》第16期,2020年7月,頁45-56。
潘君茂:〈論《莊子》與《荀子》對「名」的思考——兼論對教育意義的啟發〉,《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50期,2020年6月,頁17-34。
潘君茂:〈傳統中國「士」的繼承與轉向:一個現代道家型知識分子如何可能?〉,《北市大語文學報》第21期,2019年12月,頁147-164。
潘君茂:〈當代消費社會的符號批判:一種以道家批判精神為方法的社會學反思〉,《有鳳初鳴年刊》第15期,2019年6月,頁207-226。
潘君茂:〈淺談馬庫色《愛慾與文明》與道家思想對於「壓抑」的觀點〉,《文學前瞻》第19期,2019年7月,頁1-14。
潘君茂:〈強字曰「道」: 論《老子》「道」的延異性〉,《文學前瞻》第18期,2018年7月,頁1-14。
潘君茂:〈近代學者對《老子•第十五章》「士者」之詮釋及其現代意義〉,《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38期,2017年6月,頁75-86。
2.會議論文
潘君茂:〈《莊子》通達觀研究〉,《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都城與常理」暨「儒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2020年10月31日。
潘君茂:〈「情感」作為《孟子》道德判斷的優先性〉,《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刊論文發表會》,新北,2020年06月17日。
潘君茂:〈《莊子.秋水》的動物隱喻〉,《南華大學全國研究生第十屆文學符號學研討會》,嘉義,2020年05月17日。
潘君茂:〈與神同行:黃春明小說〈銀鬚上的春天〉、〈眾神,聽著!〉中的神祕經驗啟示〉,《有鳳麗澤全國中文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臺北,2020年05月14日。(東吳大學主辦)
潘君茂:〈尋常遊戲,超凡技藝:對觀《論語》「游於藝」與《莊子》「遊刃有餘」〉。《第一屆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文心千古事,道言尋常理」學術研討會》,臺北,2019年05月25日。
潘君茂:〈當代消費社會的符號批判:一種以道家批判精神為方法的社會學反思〉。《第十四屆「有鳳初鳴——漢學多元化領域之探索」全國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臺北,2019年05月15日。(東吳大學主辦)
潘君茂:〈壓抑、文明、解放——道家思想與馬庫色《愛慾與文明》的對觀〉,《南華大學全國研究生第十屆文學社會學學術研討會》,嘉義,2019年05月05日。
潘君茂:〈與接為構之後——《莊子》與《荀子》用「名」態度比較〉,《第五屆三校青年儒學研究會議》,桃園,2019年03月29日。(中央大學主辦)
潘君茂:〈肉身覺醒——論盤古神話中的身體視域〉,《中興大學麗澤全國中文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臺中,2018年05月26日。
潘君茂:〈強字曰「道」: 論《老子》「道」的延異性〉,《南華大學全國研究生第九屆文學符號學研討會》,嘉義,2018年05月06日。
演講:109,2020/11/13,國立臺北大學通識課程演講,講題「顛覆思考:道家思想的生活應用」。
研討會評論人:109,2020/05/17,擔任「南華大學全國研究生第十屆文學符號學研討會」評論人,評論趙郁婷〈論葉嘉瑩「興發感動說」中的詩歌風格批評:以風、骨、氣、神為討論核心〉
研討會會議記錄:108,2019/05/25,擔任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第一屆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文心千古事,道言尋常理」會議記錄人,刊載於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電子報第30期。
研討會會議記錄:107,2018/10/20,擔任臺灣中文學會新書精讀計畫之二十五:高嘉謙《遺民、疆界與現代性:漢詩的南方離散與抒情(1895-1945)》會議記錄人,刊載於第28期臺灣中文學會通訊,108年1月。
研討會評論人:107,2018/05/06,擔任「南華大學全國研究生第九屆文學符號學研討會」評論人,評論鄭健民〈創用符號學探析《詩經》魚文化的價值〉
研討會主持人:107,2018/05/06,擔任「南華大學全國研究生第九屆文學符號學研討會」第四場主持人。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是由一群哲學人組成的新創團隊,目標是結合哲學專業與網路新媒體,用富有創意的方式在社會上傳播哲學內容和推廣哲學教育。我們提供哲學課程、服務與產品,以期點燃人們對智識和思辨的熱情,滿足大眾對哲學的需求與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