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現場】文化沒有差異,只有間距——François Jullien 朱利安 2019 來台演講側記 | 哲學新媒體
哲學現場

文化沒有差異,只有間距——François Jullien 朱利安 2019 來台演講側記

朱利安這次應國立成功大學邀請第三度來台演講,講題為「論真生活」,並以三場演講分別闡述。在那之前,還先作了一場「沒有文化同一性:但我們捍衛文化資源」的演講,精要地介紹他近年有關文化的論述及核心概念,以協助聽眾掌握這次講題所想傳達的思想。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本文由特約記者 甘偵蓉 撰寫。

拒絕定義與比較的法國思想家

20191111 朱利安於成大校慶記者會暨演講現場(甘偵蓉拍攝)。
一位常被法國漢學家認為是研究哲學而非漢學,但在他 43 本著作中就有 19 本是詮釋中國經典;同時他也常被法國哲學家認為是研究漢學而非哲學,但在他論述與回覆他人提問時,拒絕提供未經適當解釋彷彿電視秀般的快問快答,哲學家性格又表露無疑。或許他無法被簡要地定義為漢學家或哲學家,正凸顯了他在文化上拒絕定義與比較差異,而是直面兩者之間的間距,並在間距之中盡力地挖掘與開採資源。這位就是法國學者朱利安 (François Jullien)。

朱利安這次應國立成功大學邀請第三度來台演講,講題為「論真生活」,並以三場演講分別闡述。在那之前,還先作了一場「沒有文化同一性:但我們捍衛文化資源」的演講,精要地介紹他近年有關文化的論述及核心概念,以協助聽眾掌握這次講題所想傳達的思想。

差異是定義與歸類,間距是歸位與開拓

就如同許多哲學家所提出的理論常是回應他所處年代或環境的問題,來自西歐法國的朱利安,也關切這十幾年來法國極右派興起以及穆斯林移民的融合問題。當社會及媒體輿論不斷在討論文化差異及文化認同時,他卻認為,談論文化差異是錯的。

因為談差異就是在比較,而必須有固定或至少是明確的東西才可以比較,但文化是不斷變動的,一旦想比較,往往就是比較文化中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偏見。不僅如此,比較的同時,就是在下定義及歸類,結果就是找等同/同一 (identité),而沒納入定義的,就被排除與放棄了!他認為既然比較不同文化或相同文化不同之處是錯的,那麼如無文化差異,哪來文化認同?所以他認為文化認同是假議題。

繞道中國學習,同時返回希臘傳承下的當今歐洲思想

朱利安受邀至成大之演講。(甘偵蓉攝於20191112)
但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自己與其他文化或自己文化的多元不同處?朱利安主張,我們所應該做的是「間距」 (écart)。意思是說,在兩者之間開出距離,在距離之中/間將存在著張力,但這張力帶有反身性 (reflexivity) ,能讓人發現及開拓自己文化中先前未注意或忽略之處,開啟思考的新角度。就像他為了瞭解何謂在希臘傳承下的歐洲思想,便是透過繞道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化與思想的同時,反思歐洲尤其是他自己的法國文化。

因此,對朱利安來說,面對不同文化採取間距的結果是「生產」,可為思想帶來資源,不若比較差異的結果是找等同/同一,最後反而是「選擇」與「放棄」。他主張捍衛我們的文化資源,就是建立在「間距」這個概念上所採取的積極行動,而非出於害怕,讓個人身處有地方性、獨特性的文化被活用、活躍起來。

面對這些年法國因內部或外部移民的融合問題,所帶來的政治社會衝突對立,朱利安提出以間距及開採文化資源而非比較差異及找尋認同作為解方。他並以自己的研究作為示範,展示如何從閱讀中文的語境及經典的當下,回頭檢視及反思法國思想,在兩個文化之中間距。

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間距?

朱利安談「論真生活」。(甘偵蓉攝於20191112)
不過這對於從找尋自我認同到積極建立自我文化的台灣,在面對與中國共享經典及語言(即使文字上有繁簡之分)的情況下,我向他請教如何參考他的方法,在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之中間距?

朱利安回覆我,透過語言開拓兩文化的間距只是策略,台灣人可自己想想有什麼其他間距策略。但我疑惑的是,如果文化思想免不了都得透過語言傳遞,若不從語言切入,或只針對近三百年來台灣的語言使用,如何作出不落入刻板印象與偏見的間距或間談 (dialogue) ?

而這也回到他主張文化無法做差異比較時,主要倚賴在他的兩項預設:文化是不斷變化、差異是在找同一。但不斷變化或有差異未必就無同一,就像忒修斯之船 (the ship of Theseus) 。再者,間距已預設了存在二者,即使不去比較他們的差異而是讓彼此面對面,似乎免不了還是得先將二者定位,否則不斷變動的二者如何面對面?又如何談彼此之間的距離及張力?但定位,某程度上就是抓取一些核心要素去理解及說明,這麼一來要間距兩文化,似乎避免不了還是得定義及差異比較?那麼,以文化間距取代文化比較,究竟只是修辭學的差異,還是有本體論及知識論的差異呢?

我將這問題擱在心中,待閱讀更多他的文本後再回頭思考。或許這過程就是他提及在文化之中作間距,像是語言的轉譯,難免有找不到恰當語詞傳達另一文化某語詞的窘境。但就如實呈現這困難吧,呈現的同時,也就是在自己文化中開採出更多思想的資源。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