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現場】任重而道遠:天才的責任 | 哲學新媒體
哲學現場

任重而道遠:天才的責任

在臺灣翻譯與閱讀維根斯坦傳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剛於臺灣出版,衛城出版社為此舉辦三場新書講座。本篇為第三場講座的活動紀錄報導,講座當天透過葉浩老師與賴盈滿的訪談,探討兩個重要問題。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剛於臺灣出版,為英國哲學家雷伊・孟克 (Ray Monk) 著作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 的中文譯本。此書由賴盈滿老師翻譯,並由政治大學副教授葉浩老師撰寫導讀。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新書座談會。(照片由衛城出版社提供。)
衛城出版社為此舉辦三場新書講座,分別為「維根斯坦與他的時代」、「從手術刀到上帝的調色盤——維根斯坦的旅程」,以及「在臺灣翻譯與閱讀維根斯坦傳」。本篇為第三場講座的活動紀錄報導,講座當天透過葉浩老師與賴盈滿的訪談,探討兩個重要問題。

首先,維根斯坦的研究在臺灣相對冷門,相關的譯者也不多。此譯本對於認識維根斯坦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再者,維根斯坦講求語言的使用。而在翻譯他的傳記的過程,譯者又該如何表達並再次詮釋孟克對維根斯坦的詮釋?

葉浩:孟克眼中的維根斯坦,從頭到尾只有一個

維根斯坦的哲學常常被區分為前後兩期,並各自發展出不同的學派。前後期的研究往往互不相及,再加上後期著作多為斷簡殘篇,或是學生的筆記所整理而成,較無法完全呈現維根斯坦生前的想法,導致學界時常認為「有兩個維根斯坦」,並難以連貫的概念結合二者。

孟克卻透過傳記,說明維根斯坦從頭到尾都具備一個核心關懷,那就是:我們到底該如何劃分知道不知道的界線,並承認人的認知是有限的。透過這個界線,方能保有對於道德、美學,或是宗教等神聖性追求的完整性,並為之讚嘆。換句話說,要是忽略人類認知的範圍,試圖用語言描繪它所能及的界線以外的事物,就是太妄自尊大了。

就如同維根斯坦畫出語言和概念所能與不能及的界線,他也認為人應當理解自己的天分,並畫出責任的界線,將自己放置適合的地方。青年時期的維根斯坦對自己是不是天才的執著(甚至迫切地想向老師羅素確認),正顯現出這樣的想法。

有趣的是,孟克對維根斯坦傳記的創作,也依循著相同的脈絡。在他眼中,也有「可以言喻」以及「無法言喻」的維根斯坦。書中所涵蓋的眾多歷史證據與相關細節屬於前者,讀者能透過書中的參考文獻更加了解傳記的主角。另一方面,一切超越歷史證據之外的維根斯坦,就必須留給讀者自己透過情感帶入來加以體會。換句話說,孟克認為認識一個哲學家不應單就文本,而還需要透過心境體驗到這個世界,以及維根斯坦這個人。

賴盈滿:翻譯的關鍵在於調性與脈絡的追尋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新書座談 衛城 5
(照片由衛城出版社提供)
賴盈滿表示,他翻譯維根斯坦的傳記,與翻譯其他任何一本著作的原則並無不同。重點皆在於掌握整本書的調性,以及各種背景脈絡,如文化、情境等。此外,不同身分的譯者,也會由不同角度切入。不難想像,文學家、新聞記者,或是哲學家,對於相同的創作會有不一樣的詮釋,其差異在於各自對於背景脈絡的理解以及所重視的內容不同。

以本書來說,孟克以「得體」(decent)、「誠實」(honest),和「公正」(fair) 等作為貫穿全書的關鍵字詞,訂定整本傳記的基調——「得體」展現的是維根斯坦對於自己是否在社會中適其所能的關切。而「誠實」的探討,則可以透過書中的第一句話道出維根斯坦小時候最初的哲學提問:

如果撒謊對我有利,為什麼我要說實話?

一本書的開場有無限多種,而孟克選擇以這個提問出發,立下整本傳記的調性,而在之後的文本中,他再以多年之後的維根斯坦針對此疑惑的回應,呼應此書最一開始的提問。維根斯坦是這麼描述的:

這個問題就算沒有左右我的未來,但是也體現我的一生。

賴盈滿認為,世界上有些哲學家的哲學成就遠比他的生平有趣,有些則相反。而維根斯坦則是生平和哲學思想都十分有趣且值得探討的哲學家。這也是為什麼這本傳記值得細膩閱讀的原因。

尾聲

衛城出版社提到當初接手這本維根斯坦傳記時的擔憂:在如此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臺灣的讀者是否能接受如此內容高達 600 多頁、高單價的哲學書?

沒有料想的是,出版後第一個月精裝本就已全數售完,促成平裝本能更普及地生產並進入市場。此外,新書講座系列的每一場都立刻爆滿,甚至有聽眾必須坐地上。這顯示台灣有許多讀者對維根斯坦充滿興趣,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他的生平與哲學。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新書座談會,現場座無虛席。(照片由衛城出版社提供)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