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膚,白面具(修訂版)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黑皮膚,白面具(修訂版)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法農, 弗朗茲 ; Fanon, Frantz
    譯者: 陳, 瑞樺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年份: 2007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等待了半個世紀,這本曾經震動了黑人世界和歐美知識份子的經典名著《黑皮膚,白面具》,中譯本終於問世了。

    談到後殖民論述,絕對不能不提到法農(Frantz Fanon)。法農出生於法屬西印度群島,中學時代移居法國,並進入里昂大學攻讀醫學和心理治療。原本,他熱切認同法國的一切,但法國同胞卻因他的膚色而歧視他;痛感於黑人的被迫害與非人化,他參與編輯黑人學生報,發出不平的憤怒之聲。一九四○、五○年代第三世界獨立運動的風潮,更刺激他思考被殖民者的存在處境,他以過人的洞見及創意,運用精神醫學這項探索人類深層心靈的分析工具,將壓抑、認同、發洩、人格扭曲等概念,擴大到集體的殖民與被殖民關係的觀察。

    《黑皮膚,白面具》是一本劃時代意義的著作,也是被殖民者最深沉的痛楚之聲。法農以充滿感情而又冷靜的筆觸,訴說著黑人如何在殖民主義中失去他的主體性,直到他的身體、慾望和行為完全向白人世界臣服。黑人是落後的,愚昧的,野蠻的,白人才是進化的文明人,白人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每個黑人在靈魂深處都渴望將自己提升到白人的位階,一心求取白人的認可,以證明自身的存在及價值。因為,詮釋的權利只掌握在白人手中。法農沉痛地指出:「白人文明、歐洲文化,在黑人身上強加了一種存在的偏差......黑人的心靈,其實更是白人的建構。」

    黑皮膚的人為何要戴上白面具?因為白人的優勢權力位置把黑人化約到膚色的生物層次來對待,因為這個世界是透過白人的眼睛來觀看,只有戴上白面具,黑人才能去除心底的焦慮,假裝自己踏入白人的行列。渴望「漂白」是被殖民者最扭曲的悲哀,它對人性尊嚴的傷害非常深,就連法農這位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於三十六歲臨死之前都還被這種惡夢驚醒:「他們要將我丟入洗衣機裡洗白。」

    黑人要如何找回主體性?法農指出:「作為精神分析者,我應該幫助我的病人看到他的潛意識,放棄他自我『漂白』的企圖,同時幫助他採取行動,改變既有的社會結構。」法農認為,在殖民主義中,黑人只有死路一條,他的精神結構將永遠處於瓦解的危機中,漂白的潛意識慾望將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夢想;只有拒絕再做奴隸,主人才會徹底消失。

    《黑皮膚,白面具》是黑人世界反抗帝國主義的第一道呼聲。它推翻了殖民時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白-黑」、「優-劣」刻板觀點,為宰制關係做了深層的文化與價值觀照。它為「後殖民論述」燃起第一把火炬,至今仍照耀著我們的思考和陰影,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弗朗茲.法農

    誕生於加勒比海的法屬殖民地西印度群島的馬提尼克島。二次世界大戰,法國面臨納粹的侵略和壓迫,法農在北非參加了自由法國反抗軍。戰後他到法國里昂大學攻讀精神醫學。在里昂,法農感受到白人的優越態度及對黑人的歧視,讓他開始思索殖民主義的本質。1952年出版《黑皮膚,白面具》,開啟了去殖民的反思路線,1961年,另一鉅作《受詛咒的大地》出版,對國族主義提出強烈批判。1961年,法農病逝美國,遺骸被接回阿爾及利亞,以戰士的禮儀葬於軍人公墓。

    法農是後殖民主義批評的先驅,在短短三十六年的生命留下四本完整的著作:《黑皮膚,白面具》、《阿爾及利亞革命五年》、《受詛咒的大地》,以及過世後出版問世的論文集《邁向非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