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如何「兼相愛」,如何「交相利」?
談非攻、談尚賢、談身體力行的道德勇氣
墨子教我們如何在亂世之中持守公義
【軸心時代的背景與墨子的誕生】
本書以宏觀視野開場,描繪了西元前800年至前200年「軸心時代」的世界思想變局,指出中國春秋戰國亂世中,群雄競起、諸子爭鳴的歷史背景。墨子正是在這個社會崩解、戰亂頻仍的年代出現的思想巨人。作者從時代需求出發,指出墨子之學的誕生,既是對戰爭與壓迫的反思,也是一種為天下蒼生謀和平、求秩序的實踐哲學。
【墨學的核心理念與社會主張】
全書以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為核心命題,逐一介紹其思想內涵與現實意義。墨子主張愛無差等、反對不義之戰,強調選賢任能、上下齊心,是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道義政治哲學。此外,書中也探討墨家對喪葬、音樂、節用等問題的實用性觀點,呈現墨學講究行動、重視現實效果的學術特質。這些思想不僅對當時社會產生巨大影響,也留下了跨時代的價值。
【墨子其人與墨家之傳承】
書中亦花費篇幅,考證墨子的出身、生平、行跡及其弟子系統,指出墨子既非貴族亦非世卿,而是從平民中奮起、以布衣之身開宗立派的實踐家。墨家的學術傳承一度與儒家並稱「顯學」,但自秦漢以降日漸式微。作者分析其興衰原因,指出儘管墨學在制度上未能延續,其理念卻早已融入後世各家思想與制度之中,形成深遠的文化影響。
【從歷史走向現代的思想再發現】
本書不僅止於歷史與學術的回顧,更以當代眼光審視墨子精神的現代價值。在全球化、多元衝突與社會裂解的今日,墨子的博愛與和平主張仍具啟發意義;而其強調公平、節制與責任的思想,亦可作為對現代功利主義的有力補充。全書既忠於歷史事實,又引人深思,是一部兼具學理探討與人文關懷的哲學導讀作品。
本書特色
本書兼具歷史脈絡與哲理探討,展現出墨學在戰國亂世中關懷天下蒼生、追求社會公義的理想精神。書中以「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墨家核心主張為軸,逐章闡述其政治、倫理、軍事、宗教、邏輯等多元面向,並透過與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比較,凸顯墨學實用、重行、利民的特色,追索墨學興衰。
舒大剛
1959年生,現任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暨古籍研究機構負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學、儒學文獻、歷史文獻學等領域的研究。曾主持多項大型研究計畫。著有專書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逾140篇。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墨子的生平
第二章 墨子的著作
第三章 用人之道:尚賢
第四章 統治之本:尚同
第五章 處世哲學:兼愛
第六章 世界和平:非攻
第七章 生財之道:節用
第八章 生死觀:節葬
第九章 反對耗費:非樂
第十章 終極制裁:天志
第十一章 崇信傳說:明鬼
第十二章 挑戰命運:非命
第十三章 義利觀念:利即義
第十四章 立身之道:修身
第十五章 治國危機:七患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