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繪畫史中,畫家在創作繪畫時或多或少都透露出哲學意識的傳達。但卻有 2 幅明確以哲學為主題繪製。一幅是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所繪製的「雅典學院」(Scuola di Atene),另一幅則是19世紀末20初新藝術運動克林姆的「哲學」(Philosophy )。
2011 年我在歐洲遊歷的時間,有機會在梵諦岡這小城待上 1 天,我的旅程安排別無他意,目的就是要親眼目睹「雅典學院」的真跡。
小小的簽字廳,不大,約臺灣一般大學授課教室的 1.5 倍大。這幅畫高高的呈現在那,占滿一整面牆,我以目測高度推敲它的最底端約離地 2 公尺。在場所有的人都抬頭仰望著這幅畫,而我也在仰望的人群之中。
那一瞬間,我忽然明白拉斐爾對「哲學」的想像。
請你試想,什麼東西你需要仰頭看它。
沒錯!!你心中的答案就是正解。「受人景仰、偉大的、令人期待」的東西會讓你不自覺得抬起下巴,仰望它!!
而這也正式拉斐爾想要傳達他心中「哲學」的形象。
拉斐爾認為正是因為有「雅典學院」內的這些哲學家的努力,所以西方的文明才得以可能有更深刻的反思。這樣的知識是值得我們尊敬、景仰它的。
所以這幅畫才需要高高被畫在離地大約 2 公尺的牆面之上,其目的即在如實呈現拉斐爾想要傳達出來哲學的崇高性。
克林姆由於處於新藝術主義的時代氛圍下,善以女性為繪畫主軸,這是當時的風潮,我們並不需要對此多做爭論。
「哲學」這幅畫作是克林姆為當時維也納大學的邀請而繪製的。維也納大學希望克林姆為學校的宴會廳分別繪製「神學」、「哲學」、「醫學」、「法律」四幅畫作,用以裝飾天花板的四邊梁柱銜接處。其中只有「神學」被保留,其餘皆於1945年被希特勒的軍隊燒毀(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電影:《大尋寶家》 The Monuments Men),現今只遺留「哲學」、「醫學」、「法律」這三幅作品的黑白照,與維也納大學內的仿製畫。
在當時,克林姆所繪製的「哲學」、「醫學」、「法律」皆因為以生、死、女體、裸露等畫面呈現,而被社會輿論強烈抨擊。對維也納大學的主事者來說,他們期望看到的是如同拉斐爾「雅典學院」的優美構圖,而不是克林姆的繪製。吵吵鬧鬧,最終在學校不接受,克林姆對社會失望的情況下,撤下並收回「哲學」、「醫學」、「法律」三幅畫。
但我卻很喜歡這幅畫作,我認為它血淋淋的表達出哲學的世俗性。克林姆想強調的是「哲學」的內涵,而他所認為的哲學就是畫面右半部,佔掉大部分面積,淡淡的女子影像。這女子仰著頭,畫面呈現閉眼,但卻一切了然於心的神態,悠悠淡淡的看著在她形象左半部清晰可見的人間形象。她離塵不離塵的姿態像在傾聽、感受、判斷。
克林姆不但繪製出他心中「哲學」的形象,也畫出哲學人應有責任與自覺——你應當傾聽、感受、判斷你所遇到的人、所接觸的事、所處的時代。
看過拉斐爾與克林姆對「哲學」的具體化呈現,在你心中,是否也有「哲學」形象,而它又是什麼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