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馬基維利主義者就在你身邊! | 哲學新媒體
來稿

馬基維利主義者就在你身邊!

從《創造安娜》看馬基維利主義
無論是《創造安娜》這齣劇與安娜的真實人生,皆引起了社會中的許多討論:社交網路中每個人生活的方式都是一種行銷、家庭條件對一個人的影響、成功學的美國夢帶來的道德問題、高級騙子身上獨特的魅力⋯⋯。但我們今天想談論的是一個很少人談過的話題,那就是安娜.德薇的行為其實完美地符合了馬基維利主義。

您在這裡

難度:
1

今年年初《創造安娜》這齣迷你劇集瞬間爆紅,在 Netflix 熱門排行中榮登第一。其戲劇內容是由記者潔西卡.普萊斯在《紐約》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安娜.德薇如何騙過紐約派對人士》所改編而成,講述了安娜.索羅金 (Anna Sorokin) 的故事。安娜.索羅金化名安娜.德薇 (Anna Delvey),偽稱自己是即將繼承龐大信託基金的德國富二代,先是在社群媒體上為自己打造「富二代」的人設吸引大眾和企業的目光,再以闊綽的消費取得他人的信任,最後成功打入美國名流階級。

在達成這個目標之後,安娜並沒有滿足於此,因為她知道現在的她還只是虛張聲勢,即便透過各種手段成功為自己打造出了令人深信不疑的形象,但她的戶頭內其實並沒有等著她繼承的龐大基金。為此她準備了下一個計畫——創立安娜德薇基金會。安娜德薇基金會是一個私人藝術社交中心,其中成員除了著名設計師、高級餐廳的老闆、甚至還有紐約的飯店巨頭。一旦基金會成功創立,安娜德薇就不再是虛假的富二代,而是一個成功的實業家。

然而現實的發展並不如安娜預想中的那般順利,創立俱樂部所需的兩千萬美金並不是個小數目,即便在名流圈人盡皆知的「德國富二代」,一個二十五歲的女性想要從銀行借到兩千萬美金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募資的過程中,安娜騙局中的蛛絲馬跡也逐漸被挖掘出來,像是拖欠飯店的帳單、無法支付私人飛機的費用、以及與好友瑞秋去渡假村時信用卡刷不過而讓其先行代付等。隨著各種事件不斷被揭發,安娜的彌天大謊逐漸瓦解,最終因為拖欠多所飯店的帳單而被逮捕入獄。

回到現實世界中的安娜.德薇,不僅出生於俄羅斯,也並非富二代。父親本是卡車司機,母親則是一家小雜貨鋪的老闆;在她十六歲時,父母搬家到德國,父親成為了一間運輸公司的主管,母親則選擇專心持家當一名家庭主婦。家庭狀況開始好轉的安娜也是在此時開始接觸並沈迷到時尚中,為之後獨特的藝術眼光奠下基礎。二十歲那年,安娜曾短暫地在英國倫敦就讀中央聖馬丁藝術學校,但很快地又輟學回到德國。經歷在柏林一家公關公司的短期實習後,安娜前往巴黎為時尚藝術文化雜誌 Purple 拍照;在 Purple 紐約工作室的安娜經歷一段並不長的實習後,遞上了辭呈。檢察官表示:「就是在這一刻,安娜.德薇選擇踏上了另一條道路。」

無論是《創造安娜》這齣劇與安娜的真實人生,皆引起了社會中的許多討論:社交網路中每個人生活的方式都是一種行銷、家庭條件對一個人的影響、成功學的美國夢帶來的道德問題、高級騙子身上獨特的魅力⋯⋯。但我們今天想談論的是一個很少人談過的話題,那就是安娜.德薇的行為其實完美地符合了馬基維利主義。

馬基維利主義

現在提到馬基維利主義主要有兩種解釋,分別是政治的與心理學的。前者是馬基維利在其著作《君王論》中所提出的政治思想,而後者實際上與馬基維利或是其著作《君王論》無關,而是心理學家受其作品啟發後、以其名字和政治思想命名的。 從《創造安娜》中我們可以看到安娜身上有許多馬基維利主義的特色,以下我們將會從安娜符合馬基維利主義的行為出發,並提到她與心理學上馬基維利主義重合的部分,最後藉由《君王論》中的觀點來談談我們認為安娜得以成功的要素、以及她最後失敗的原因。

首先,從政治思想的角度,馬基維利認為身為君主對外應該表現出一切良善的品質,他認為

人們進行判斷時,依賴眼睛更甚於依靠雙手,因為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你,但是很少人能夠接觸你;每一個人都看到你的外表是怎樣的,但很少人摸透你是怎樣一個人。1

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
更重要的是,「而且這些少數人是不敢反抗多數人的意見的,因為後者受到國家權威的保護。」。前者可以說是安娜得以騙過無數美國名流的關鍵,正因為多數人習於透過觀察一個人外在表現出來的特徵去評斷他人,安娜才得以透過富麗的衣著、闊綽的手筆令身邊無數見過世面的菁英相信她確實是富可敵國的德國富二代。

而後者其實比前者更為重要,儘管在現代國家中少數人的聲音從名義上同樣受到國家的保護,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能夠讓多數人為其發聲的人往往能夠從生活的方方面面牟取更多的好處,甚至進一步去擠兌少數人的聲音。在安娜瞞天過海一步步走向巔峰時,一定會有懷疑的聲音出現。在昔日好友瑞秋的自傳中便有寫道她事後回想起來其實安娜當時身上就有不少的疑點,但正如馬基維利所說的「當多數人能夠站得住腳的時候,少數人是沒有活動的餘地的。」當安娜身邊的大多數人都對她表露出的富二代身份深信不疑時,那些質疑的聲音便消弭無聲。相對的,當最後安娜的偽裝被一步步揭穿,那些質疑的聲音成為了多數人時,她的失勢也是不難預見的。

其次,在安娜身上同樣可以看到馬基維利主義在心理學層次 (Machiavellianism) 的影子。馬基維利主義在心理學上被與自戀 (Narcissism)、心理病態 (Psychopathy) 並列為黑暗三角的人格特徵,其特質為高社交能力、不信任、欺騙、道德觀念薄弱等。心理學家透過問卷調查,發現在問卷中得分高的人更傾向贊同操縱性論述,反映在現實中所就是他們往往將金錢、權力與競爭放在首位,且為了達成目的不惜一切代價。人際互動方面,安娜似乎缺乏普世的道德觀念,並且認為他人作為功利、工具性存在這件事是理所當然的。譬如在某次訪談中,她便提到「我的朋友可能誤以為我手頭上隨便就有上百萬美元可供花用,但這完全是一場誤會,我從來沒跟別人說自己有錢,但別人自己就相信了,他們接近我也是想從我身上取得利益」。

最後,若是仔細看《君王論》的內容,安娜的成功與那些試圖和她這個「德國富二代」打好關係以獲得利益的人脫不開關係。這與馬基維利所認為人民的本性不謀而合:「當你對他們(指人民)有好處的時候,他們是整個屬於你的」。但馬基維利自己也在後文中提到:

當需要還很遙遠的時候,他們表示願意為你流血,奉獻自己的財產、性命和自己的子女;可是到了這種需要即將來臨的時候,他們就背棄你了。2

這也正暗示了安娜的結局。 安娜的結局其實是早可預見的,因為她犯了《君王論》中的一個大忌,那便是她侵佔了他人的財產。「貪婪,霸佔臣民的財產和妻女,特別使君主被人銜恨;因此,他必須避免這兩件事情」。當然,安娜的侵佔並不是像原文中那種不講道理的強盜式的霸佔,這也是她直到被揭露真面目之前都能安然無事的原因。只有當人們發現以她的真實能力遠遠不可能還上這筆鉅款時,安娜在銀行拖欠的帳單和積欠好友的金錢便成了類似於侵佔的刑事責任。

人們該怎麼面對馬基維利主義者?

對於馬基維利主義的評價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馬基維利主義不過是觀察性的描述,無關乎道德;另一派認為它是不道德的,並且想要指導性地宣揚這些不道德的思想。兩方的論點都有其道理,但我們想從另一個角度進行思考:人們該怎麼面對馬基維利主義者?

世界上不會只有一個安娜,確實也有許多人像安娜這樣透過馬基維利主義達到了「成功」,然而他們獲得的利益不是平白無故地出現,而是從他人手中掠奪而來的。因此,我們需要能夠分辨出身邊哪些人是真正的朋友,哪些人則是為了從我們身上牟取利益才親近的。當我們不了解馬基維利主義,則會很容易蒙受他們的欺騙而遭致損失。正如美國槍枝管制討論時常有的論點:一個有槍的壞人只能被另一個有槍的好人所阻止。我們認為若學習馬基維利主義的目的是藉此來欺騙別人,那當然是需要受到譴責的;但若是保護自己的權益,那麼這個行為便無所謂對錯。這當然是一個很理想化的願景,但只要所有人都對馬基維利主義有所了解,那麼馬基維利主義者的操作空間就會趨近於零。

「我完全理解,當我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時,很多人都遭受了痛苦。」這是安娜 2020 年 10 月在假釋聽證會上的道歉。以安娜個人或是一位馬基維利主義者的角度而言,他們或許認為自己的行為並沒有不道德,就像安娜始終相信她之所以能從一位俄羅斯鄉村的小女孩躍升成為美國的政商名流圈的知名人士,靠的全是她的聰明才智。但因為她的行為受到傷害的人也是確實存在的。如果今天你發現馬基維利主義者就在你身邊,而你懷疑他接近你或許只是出於功利的原因時,你會如何應對呢?或許瞭解馬基維利主義就是一種方法!

※本文為學生聯名投稿。超連結、小標、註腳為編輯所加。

  • 1. 《馬基維利:君主論·李維史論》,中國吉林出版集團,2011,第 18 章
  • 2. 《馬基維利:君主論·李維史論》,中國吉林出版集團,2011,第 19 章
楊曉薔/黃柏淵/駱宗政
楊曉薔(政治大學哲學系學生) 駱宗政(政治大學哲學系學生) 黃柏淵(政治大學政治系學生)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