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西門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聖西門

Henri de Saint-Simon, Claude Henri de Rouvroy, comte de Saint-Simon
1760CE 10 月 17th to 1825CE 5 月 19th
Paris

聖西門是一位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先驅,他批評封建與神學體系,主張建立一個由科學家和實業家領導的「工業制度」社會,以實現社會公平與生產效率的結合。

他的思想對實證主義、社會學和社會主義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核心道德主張是將改善最貧窮階級的生活作為社會的最終目標。

聖西門伯爵 (Claude Henri de Rouvroy, Comte de Saint-Simon),是法國著名的社會主義思想家與哲學家,被譽為「空想社會主義」(utopian socialism)的奠基人之一,對後來的社會學、政治學及經濟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

聖西門出生於巴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自認是查理曼大帝的後裔。年輕時受啟蒙運動思想影響,展現出強烈的個人抱負。他曾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以志願軍身分參與戰鬥,並在約克鎮戰役 (Siege of Yorktown) 中立下戰功。這次經歷讓他親身體會到新興民主制度的優越性,並預感到歐洲封建專制制度即將面臨的巨大變革。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聖西門放棄了貴族頭銜,並藉由購買「國家資產」(biens nationaux) 累積了大量財富,但後來因揮霍與商業失敗而破產。在這一時期,他開始將精力投入到社會與哲學研究。他深切關注社會結構的變遷,並意識到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潛能與隨之產生的社會問題。

聖西門哲學的核心在於他對人類歷史的劃分以及對「工業制度」的構想。他將歷史視為一個由「有機」(organic) 和「批判」(critical) 時期交替組成的發展過程。在他看來,十八世紀是批判時期,正在瓦解中世紀的「封建」與「神學」體系。他預見一個新的、由「實業家」(industrials) 主導的有機社會即將來臨。

他認為,社會應該由生產者而非閒散階級 (idling class) 領導。他將所有從事「有用工作」的人,無論是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農民或工人,都歸為「實業家階級」(industrial class)。他抨擊現存的社會不平等,主張建立一個以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為基礎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政治權力將服從於科學與經濟管理,人人必須工作,並根據其貢獻獲得報酬。

聖西門晚年思想中宗教色彩更為濃厚,著有《新基督教》(Nouveau Christianisme,1825)。他在書中提出「新基督教」的道德誡命:「整個社會應當努力改善窮人的道德與物質生活。」這表明他晚年哲學已不僅限於經濟與政治改革,更強調道德與宗教在維護社會團結與正義上的作用。

聖西門的思想影響了孔德 (Auguste Comte) 的實證主義 (Positivism),也啟發了後來的社會主義和社會學的發展。儘管馬克思將他歸為「空想社會主義者」,但恩格斯亦承認,聖西門的著作中「察覺到了後來社會主義者幾乎所有思想的萌芽」。

分享

相關人物

Paris
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