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 Lukacs的《小說理論》撰寫於1914-45年間,這段期間也出現了羅沙盧森堡(Rosa Luxemburg)的《Spartacus Letters》、列寧(Lenin)《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Impressionism: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史賓格勒(Spengler)《西方的沒落》(Decline of the West)、以及恩斯特布洛克(Ernst Bloch)《烏托邦的精神》(Spirit of Utopia)等思想。就如Lukacs許多早期的評論一般,這是對於布爾喬亞文化一個根本而急進的批判,起源於歐洲的生活哲學及傳統維新辯證者,包括:康德(Kant)、黑格爾(Hegel)、諾伐利斯(Novalis)、馬克思(Marx)、齊克果(Kierkegaard)、西梅爾(Simmel)、韋伯、(Weber)及胡塞爾(Husserl)。《小說理論》標誌著匈牙利哲學家由康德到黑格爾的轉變,同時也是Lukacs轉向馬克思-列寧主義(Marxism-Leninism)前最後的重要著作。
導 讀
	小說的哲學基礎
序 言
第一部分
l 整合的文明 
	古希臘世界的結構 
	它的歷史與哲學之發展 
	基督教
	2 形式的歷史哲學問題 
	一般原則 
	悲劇 
	史詩形式
	3 史詩與小說 
	作為表達方法的韻文和散文 
	既定的總體與作為目的的總體 
	客觀結構的世界 
	主人公典型
	4 小說的內部形式 
	它的基本抽象的性質和其中固有的危險 
	它的演進式性質 
	作為形式原則的諷刺 
	小說世界的偶然結構與傳記形式 
	小說世界的可表現性;表現手法
	5 對小說及其意義之歷史與哲學的制約 
	小說的意圖 
	魔鬼 
	小說之歷史與哲學的地位 
	作為神秘主義的諷刺
第二部分
l 抽象的理想主義 
	兩種主要的類型 
	《唐.吉訶德》 
	它同騎士史詩的關係 
	《唐.吉訶德》的後繼者 
	(a)抽象理想主義悲劇 
	(b)現代幽默小說及其難題 
	巴爾扎克 
	彭托皮丹的《幸福的漢斯》
	2 幻滅的浪漫主義 
	幻滅浪漫主義的問題及其對小說形式的意義 
	雅科布森和岡察洛夫對解決的嘗試 
	《情感教育》和小說中的時間問題 
	對抽象理想主義小說中時間問題的回顧考察
	3 作為一種力圖達到的綜合《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 
	問題 
	社會團體的觀念及其在文學中的形式 
	教育小說的世界與現實的浪漫主義 
	諾伐里斯 
	歌德對解決的嚐試與小說形式同史詩的部份重疊
	4 托爾斯泰與超越生活的社會形式之嚐試 
	作為同常規論戰的小說 
	托爾斯泰的自然觀及其對小說形式造成的疑難後果 
	托爾斯泰在史詩形式的歷史哲學中的二元地位 
	杜思妥耶夫斯基:一種展望
人名書名英中對照
	論題英中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