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在「醫學的臨床推理」中指出,一般在醫學倫理學中的原則主義進路,在臨床的具體道德決策上,經常會因原則與情境或理論與實務的落差,而難以實行。我們因而有必要先展示出,在決疑論的應用倫理學方法論中,對於特殊他人的具體情境具有道德知覺的能力,以及對於情境的詮釋具有共識建構之實踐討論能力的重要性。
接著在第二部分中,針對「護理倫理」來說明,應以關懷倫理做為護理倫理的基礎,才能使醫療的技術主義化傾向,回歸到人道關懷的醫學人文理念。且惟有基於溝通行動理論所闡釋的「療癒性交談」,才能是不透過專業操縱,而使病人能維持自主參與的交互主體性護病關係。
進而可在第三部分「精神病學倫理」中,說明對於使精神病患能回復其自我的醫療模式,即在於我們應在精神分析或社區治療的醫療實踐中,致力於為病患建構內在或外在的合理化生活世界,而不只是採取藥物控制或機構性的強制治療。
而對於生命醫學在基因科技的介入下,對人的出生與死亡的宰制性決定,也將在第四部分的「生命醫學倫理」中,就優生學自由化是否可行,以及對於生命之終極關懷的宗教思考,是否具有實踐的意義,來檢驗「關懷倫理」與「對話療癒」這兩個理念,是否真正能為醫護人文學的理念,提供最終的奠基。
	序言
	
	導論
	     一、醫護人文學芻議
	     二、醫護人文學的當前挑戰
	     三、關懷倫理與對話療癒的醫護人文學理念
	     四、本書的論述結構
	
	I   醫學的臨床道德推理
	   第一章 決疑論與實踐討論-以對話倫理學做為醫學倫理教學之基礎的試探
	        一、醫學倫理學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架構
	        二、決疑論的應用倫理學方法論
	        三、實踐討論的對話倫理學與醫學倫理的教學基礎
	
	II 護理的關懷倫理
	   第二章 從醫學技術主義回歸人道關懷如何可能?試論醫護人文教育的關懷倫理學基礎
	      一、以病人自主為核心的醫學倫理之侷限
	      二、以關懷為核心的護理倫理學之澄清
	   第三章 療癒性的交談-論交互主體性的護病互動關係
	      一、療癒的護病互動關係的專業性要求
	      二、交互主體性的護病互動關係的倫理性要求
	
	III 精神病學倫理
	   第四章 回復自我的共同關懷-論精神衛生護理的對話理論基礎
	      一、當前精神衛生護理的倫理困境
	      二、精神衛生護理之回復模式的建構
	      三、精神衛生護理的對話理論奠基
	   第五章 心理治療的詮釋學轉向與生活世界的溝通合理化要求-論哈伯瑪斯對於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方法論反思
	      一、在心理治療中詮釋學與倫理學的方法論關係
	      二、哈伯瑪斯對於佛洛依德精神分析方法論的反思
	      三、心理治療與生活世界的溝通合理化要求
	
	IV 生命醫學倫理
	   第六章 人類花園的規則或查拉圖斯特拉的計劃?回顧一場世紀末的人文主義爭論
	   第七章 復原與可同意性-哈伯瑪斯論優生學政策自由化的道德界限
	      一、問題的檢討
	      二、關於胚胎幹細胞實驗之道德爭議的討論範疇誤置
	      三、管制基因治療科技之道德必要性的先驗論證
	      四、對話倫理學的醫療邏輯
	   第八章 儒家的實踐擴充論與生命倫理學的包含問題
	   第九章 生命的終極關懷能否超越正義的觀點?試論宗教與形上學思考在生命倫理學爭議中的實踐意義         
	      一、柯爾柏格論道德發展的界限與生命終極關懷的宗教性起點
	      二、生命的終極關懷與生命倫理學的相干性
	      三、生命的終極關懷與生命倫理學最終奠基的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