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跨文化編織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莊子》的跨文化編織

  • 難度
    4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賴, 錫三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年份: 2019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本書針對《莊子》三核心主題:「自然、氣化、身體」,進行古典新義的跨文化編織。透過古典與當代、東方與西方的經緯交織,施行了一種形式變形、意義創造的思想演化工作。本書嘗試將海德格的詩意存有、梅露龐蒂的身體現象、本雅明的靈光氣韻、伯梅的氣氛美學等當代跨文化資源,擇取合宜脈絡植入《莊子》文脈肌理,形成差異重覆的思想接枝試驗。筆者曾提出道家式存有論,本書進一步將其重建為具體、差異、活力的物化美學。本書的自然、身體論述,將過去對《莊子》天/道/心/性,朝向超越形上學的縱貫詮釋,給調節為物化美學的水平超越。水平式超越,不離於身體與自然經驗,亦不離社會倫理、歷史文化,不屬西方傳統形上學的超越意義,而契近身體現象學所描繪的身體與世界共在、人文與自然交纏的經驗自身。總言之,本書一則闡發《莊子》的自然美學之身體經驗,二則闡發《莊子》「道無逃物」的物學轉向。三則將《莊子》「即氣化即物化」經驗,帶向自然與人文的「天人不相勝」之兩行運動。於是,自然美學與權力批判不分兩途,而有秘響旁通之曲徑幽通。

作者簡介

賴錫三
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曾獲科技部吳大猷紀念獎、科技部傑出獎,芝加哥大學訪問學人。出版《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丹道與易道》、《當代新道家》、《道家型知識分子論》等專書。以重建「當代新道家」和「跨文化莊子學」為工作重點。

目錄

自序 邁向永未完成的跨文化道路

第一章 導論:《莊子》與朱利安相遇於渾沌之地--中西跨文化對話的方法論反省
  一、緣起:張隆溪、畢來德、何乏筆對朱利安的質疑
  二、繞道中國的爭論:是阻礙還是開啟「跨文化」通道?
  三、差異與間距的分辨:從「形上學」到「非形上學」的轉化
  四、「間距」開啟「之間」:乞靈於老莊流變、空虛之道
  五、朱利安的「間距」與《莊子》的「兩行」
  六、朱利安的「之間」與《莊子》的「渾沌」
  七、文化生命與個人生命都需要「卮言流變」與「養生之道」
  八、結論:朱利安的「間文化性」vs.何乏筆的「跨文化性」

第二章 《莊子》自然觀導論:多元考察與跨文化反思
  一、科學意義的客體對象自然觀:唯物論遺忘了存有生機
  二、牟宗三的主觀境界型態自然觀:唯心論減殺了存有活力
  三、郭象獨化自然觀與海德格的差異:自生適性遺忘物化交融
  四、楊儒賓「玄化山水」詩畫觀與《莊子》「即物而道」的再反思
  五、徐復觀將山水畫與《莊子》理解為自然/人文二元論的再檢討
  六、何乏筆對自然山水、平淡美學的跨文化詮釋與《莊子》的當代性
  七、結論

第三章 先秦道家的自然觀:重建老、莊為一門具體、活力、差異的物化美學
  一、道家「自然」關涉人事與萬物相會興發的世界觀
  二、《老子》「道法自然」的具體存有論與觀復美學之重建
  三、《莊子》天籟物化的差異存有論之一、多景觀
  四、結論:「道法自然」落實為「與世俗處」的美學拯救

第四章 《莊子》藝術思維與惠施技術思維的兩種差異自然觀:與海德格的跨文化對話
  一、莊周與惠施的生死至交之友情
  二、〈齊物論〉批判論辯和惠莊三辯並不矛盾
  三、惠施之「知」與莊周「無知之知」兩種思維差異
  四、惠莊三辯的解剖:魚樂與否、有用無用、有情無情
  五、惠施、莊周與海德格的可能對話:技術與藝術的圓通無礙
  六、結論:古典新義的惠莊新語境之必要

第五章 《莊子》的死生一條、身體隱喻與氣化永續:以自然為家的安身立命
  一、人生可被描述成親友連環凋零的「死亡書寫」:命限與自然
  二、死亡帶來「倒懸」之苦的隱喻:粉身碎骨與茫然無知
  三、死與生之隱喻:落葉歸根、罔兩問景、少小離家、髑髏至樂
  四、真人的基本配備:死生無變於己、入於不死不生
  五、面對死亡只有任放、不能藏身:大冶鑄金和夜半力士的隱喻
  六、結論:《莊子》與神話的生死觀別異:形滅神滅不滅

第六章 《莊子》身體觀的三維辯證:符號解構、技藝融入、氣化交換
  一、老莊整全之身的原型來源:神話的流動變形身體
  二、符號身體的規訓與支離:禮教之身與名言交纏的洞察
  三、技藝身體的融入與覺察:技進於道的庖丁
  四、氣化身體的感通與交換:遊乎一氣的真人
  五、結論:氣化之身與符號之身在人間世重新遇合

第七章 《莊子》「即物而道」的身體現象學解讀:與梅洛龐蒂的跨文化對話
  一、從畢來德對《莊子》之「道」(事物之運作)的翻譯說起
  二、「有無同出而異名」是道家「物化存有論」的美學隱喻
  三、統合可見性與不可見性的繪畫是具體存有論的空間性表達
  四、當代繪畫的突破:視覺重啟、輪廓爆破、線條變形、色彩氣氛
  五、以繪畫解讀〈齊物論〉: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物未始有畛
  六、繪畫世界:深度空間與身體感知的混搭侵越
  七、「庖丁解牛」技藝與神人「聽之以氣」的身體交換景觀
  八、永未完成的結論:生生不息的氣化世界與不可完成的繪畫運動

第八章 《莊子》的自然美學、氣化體驗、原初倫理:與本雅明、伯梅的跨文化對話
  一、《莊子》「與物相遊」的自然美學與賞物傾向
  二、跨文化視域看《莊子》自然、氣化、身體的古典新義
  三、本雅明的氣韻體驗和自然美學
  四、本雅明的氣韻體驗與海德格的大地拯救
  五、本雅明與波特萊爾對自然神殿的震顫體驗與感通冥合
  六、伯梅「氣氛美學」對「氣韻美學」的十字打開
  七、氣氛美學中的自然、身體、空間、世界之難分難解
  八、結論:《莊子》的自然美學與氣氛倫理

第九章 結論:《莊子》跨文化編織下的「自然.氣化.身體」圖象
  一、跨文化的《莊子》圖象:永未完成的文之悅
  二、跨文本、跨文化編織的意義創生與演化
  三、跨文化交織與文化主體性的有機共生
  四、「自然.氣化.身體」交織經緯與跨文化圖象

附錄(一) 《儒門內的莊子》與「跨文化臺灣莊子學」
  一、緣起:奇書連連
  二、「莊子儒門說」深藏儒者救治儒學的「儒懷」
  三、《儒門內的莊子》的「史識」與「文心」:第二與第三波莊學修正之觀察
  四、《儒門內的莊子》的幾個批判性觀察
  五、結論:「儒門外的孔子」與「儒門內的莊子」相視而笑

附錄(二) 海德格存有學對技術、科技的現代性批判:形上解構、重返自然、詩意棲居
  一、導論:科技的危機嚇不了人嗎?
  二、海德格對技術本性的追溯:希臘人原初經驗的回歸與重現
  三、海德格對現代技術的本質之分析、反省與批判

參考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