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是這樣思考的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哲學家是這樣思考的

讓人變得更理性、更聰明、更良善的十二個思考原則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Baggini, Julian
    譯者: 陳, 岳辰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年份: 2023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當代最暢銷的天才型哲普作家朱立安‧巴吉尼
    運用哲學工具,教你如何思考你的思考
    哲學不只是思想和論述,更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想想以下論述有沒有問題?
    若你覺得沒問題,哲學家會告訴你問題出在哪裡(見本書第三章)。

    天然食物有益多數人。
    藍莓是天然食物。
    所以藍莓有益多數人。

    若今天是五月一號,今天就是國際勞動節。
    今天是國際勞動節。
    所以今天是五月一號。

    科學家做實驗、經濟學家看數字、歷史學家勘查文獻……哲學家的技巧就是思考。他們習於對任何陳述提出質疑:代表什麼意義?背後什麼根據?能推導出什麼結論?識破並處理矛盾是哲學的一大課題。

    這是一個點破問題會被誤認是惡言相向的年代!
    哲學的思考工具有助我們建立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哲學除了指出邏輯推理、應該避免的謬誤、歸納溯因等等技巧,重點在於態度:培養有益的思考方式及對他人的理解。切記,能言善道不等於思慮周延,立意良善有可能被誤導。思考可以透過練習越做越好,本書提供大量心智作業,建立批判性思維的標準原則和方法。

    知古鑑今,認識哲學推論與哲學家觀點,
    將哲學的思考習慣帶入日常生活作為立身處世之道。
    作者引述與數十位世界頂尖哲學家、思想家進行的對談,介紹完善思考的實務操作,並引用古往今來的精彩哲學著作,強調專注、釐清、解構、連結四大思考過程,破除理性的積弊,讓我們更清楚明白自己該思考什麼。

    ☆充滿機智的思考藝術的入門書,推理論證的絕佳指引。——愛爾蘭時報 Irish Times
    ☆以生動迷人的文采,萃取歷史上最重要的哲學概念……一部珍貴的作品。教導我們如何檢視他人的論證,如何透過更專注與擴展思考來改善自己的行為。應列入評論者、政治人物及自視甚高者的書單。——英國先驅報The Herald
    ☆面對這個時代的挑戰,不可或缺、鼓舞人心的指南,汲取當代哲學家觀點,充滿作者的洞見與反思。切合需求的一本書。——暢銷書《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作者莎拉•貝克威爾Sarah Bakewell
    ☆沒有人像巴吉尼這樣思考我們的思考。他的新作是清晰思考的準則,以平易近人的寫作,將傑出的哲學家思想描繪得栩栩如生。理解這個複雜世界與如何好好過生活必讀。我會不斷加以反芻。——認知和計算神經科學教授阿尼爾•賽斯Anil Seth
    ☆如果有更多哲學家寫得像巴吉尼這本書一樣簡潔有力,就會有更多人學習像他們一樣思考。恩,現在我們真的可以了。——英國國教前愛丁堡主教暨知名作家理查•哈洛威Richard Holloway

    作者簡介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哲學家雜誌》(The Philosophers’ Magazine)編輯與共同創辦人,定期為《衛報》(The Guardian)、《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泰晤士報》(The Times)、《展望》(Prospect)與《新人文主義者》(New Humanist)等報刊撰稿,並且固定在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電台上發聲。
    朱立安出版了許多哲普作品,是英國知名的暢銷作家。《衛報》形容他:「擁有一顆清明的心智,在哲普書籍的領域中格外傑出。」《金融時報》讚譽:「每個社會都需要良好思維的守護者:朱立安‧巴吉尼正是我們的守護者。」

    出版作品包括:《自願被吃的豬》(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And ninety-nine other thought experiments)、《新聞挖挖挖》(Making Sense:Philosophy Behind the Headlines)、《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Do You Think What You Think You Think?)、《哲學家的工具箱》(The Philosopher’s Toolkit: A Compendium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nd Methods)、《我們為什麼要活著?》(What’s It All About?Philosophy and the Meaning of Life)、《一把鑰匙,走進哲學》(Philosophy: Key Themes)、《只有這本!必讀的西方五大哲學家經典》(Philosophy: Key Texts)、《鴨子中了大樂透》(The Duck that Won the Lottery:And 99 Other Bad Arguments)、《吃的美德》(The Virtues of the Table)、《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Freedom Regained)、《世界是這樣思考的》(How the World Thinks)。

    相關著作:《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關於自由意志的哲學思考》《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世界是這樣思考的︰寫給所有人的全球哲學巡禮》

    譯者簡介

    陳岳辰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現任專業口筆譯者、大學兼任講師,並參與多款軟體及遊戲中文化專案。譯作有:《死亡之門》、《御劍士傳奇》、《非理性時代:天使微積分》、《非理性時代:渾沌帝國》、《非理性時代:上帝之影》、《無名之書》、《我無罪》、《無罪的罪人》、《原罪》、《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誘惑者的日記》、《法國人如何思考》、《別因渴望你沒有的,糟蹋了你已經擁有的》、《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再啟蒙的年代》、《理性》等書。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章 專心致志
聰明的人通常擅長說服,一旦有了壞動機就格外危險,因為他追求的並非真理,而是個人利益。當我們接觸到一段論述時,要注意所有環節,包括發言者的動機和利益,即使(或者應該說尤其)當對象是自己時更不應該例外。

第二章  無所不疑(也質疑自己的質疑)
質疑好比滾雪球,容易將壞的部分越滾越大,大得遮蔽了所有的好,也讓人看不見其他選項或許更糟……質疑不能只是挑毛病、找缺陷,也要能看見優點和長處,同時別忘記對目標、動機、理由,甚至自己的品格一併提出質疑。

第三章  按部就班
詢問「定義為何」、「出處為何」、「可推導者為何」能揭露很多數據背後的真相。譬如我們常看到某項研究找到了「統計顯著性」,如果是哲學家就會本能回應:請先詳細定義。所謂「統計顯著性」意思其實是統計結果不太可能是巧合,但「不太可能」又是什麼意思?

第四章  真憑實據
想降低預測失準的機率,我們應該習慣性提出疑問:在當前假設中,自己認為什麼要素恆定不變,什麼要素可能改變?而未來事件中,最重要的特質是否有前例可循,或者沒有過去經驗能夠參照?

第五章 字斟句酌
即使人類語言中隱藏大量譬喻,討論觀念的時候直白為佳,最好避開題外話或什麼金玉良言,否則我們不會常常大叫:「說重點!」但偏偏有時候不要說重點能讓自己立場更明確,或至少能讓態度不會過分尖銳。

第六章  兼容並蓄
我們之所以曲解別人信仰、習俗、疑問及遭遇的苦難,原因常常在於對事件情境渾然不察。許多政治局勢令人眼花繚亂,但我們是否嘗試理解背後各種因素?舉例而言,想明白為什麼很多美國人將總統選票投給川普,就得先明白那個群體對於主流政治的幻滅有多深。
 
第七章  洞悉人心
或許人類是「生物機器」,但程式並沒有被寫死。只不過我們或許高估了人類的彈性,如果抱著一廂情願的心態妄圖逃避舉世皆然的因果法則,就會忽略大量證據指出,人在過去的行為模式也最適合預測其未來行動。

第八章  事有輕重
小事能被當成大事,大事也可能被當成小事而遭到眾人忽視。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為醫護建立消毒程序前,外科醫生有沒有洗手大家都不太在意。房貸規則的更動看似無關緊要,結果卻點燃了二○○八年的次貸金融危機。

第九章  破除我執
哲學不應該只圍繞在意見,也要看理由,所以很多哲學系所學生會提到報告裡每句「我認為」下面都被教授劃紅線。然而,哲學語言系統性消除第一人稱營造了假象,彷彿理性可以完全自思考者分離,論證完全不受到性格或背景影響。

第十章  獨立思考並非獨自思考
思考可以太過獨立或太過不獨立,理想狀態是在過度孤獨與過度從眾之間取得平衡,可是這個理想平衡點未必剛剛好位在正中間,而是根據情境決定。某些情況下,適當的獨立其實就是孤立無援彷彿獨行俠。

第十一章  見樹也見林
即使我們努力思考,答案常常像是莫名其妙忽然蹦出來。我想很少有人覺得結論來自演繹步驟,而是反過來先有想法才認為得到良好論證支持。這代表想要思考進步,不只要學習位於心智前景的分析技巧,也得塑造利於心智在背景運作的種種條件。

第十二章  持之以恆
撞牆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牆壁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硬、那麼高、那麼厚,單純是還沒找到穿過去繞過去的辦法;另一個則是可以稍微後退再另闢蹊徑。停滯不前未必是不該繼續思考,常常代表思考方向錯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