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朋友、不打電動、老是喊著「愛著你喔」,甚至差點創立宗教。
一本從孤獨、發瘋到靠著哲學開悟全紀錄。
從童年的孤單與不被理解,
到成年後對哲學的狂熱與信仰崩解,
這是一部深度剖析自我、
不斷追尋「人如何與人相互理解」的大膽嘗試。
作者在大學時成立學生社團「早稻田甜甜圈」,目的是想要創造一個孩子與外國人都能自在相處的環境;在二十歲時經歷了堪稱啟示般的頓悟,深信人類其實是彼此相愛、相互依賴。這份信念,後來轉化為他對哲學的狂熱追求。從黑格爾的「承認慾望」到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再到尼采的孤獨吶喊與齊克果的絕望哲學,帶著讀者一步步深入哲學史,卻又始終緊貼現實生活的苦悶與掙扎
本書不是艱澀難懂的哲學入門書,而是一場關於「渴望被理解」與「哲學如何實際影響人生」的探索記錄。從小因拒絕流行文化、自命清高,導致沒朋友的作者,從一連串不被理解的生活經驗出發,思考「人與人為何難以理解彼此?」的問題。
哲學不再只是象牙塔裡的學問,而是能夠用來自救、安頓心靈的工具。本書會陪你一起思考、一起流淚,最後一起微笑。在喧囂裡築起一座小小的哲學庇護所,讓你能更自由地活著。
從黑格爾、笛卡爾、康德到尼采,理解哲學不只是「思考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嚴謹的邏輯對問題提出足以說服他人的解答,是一種經得起挑戰的「思考方式」。
本書以「哲學有用」為核心,並以作者的生命經歷,帶領讀者了解「何謂哲學」,並打破人們對「哲學很難懂」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覺得「哲學太難懂」,或曾在夜裡獨自Emo,就翻開這本書吧!
苫野一德(Tomano Ittoku)
出生於1980年。哲學家。熊本大學副教授。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教育學系,後攻讀教育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後於早稻田大學教育、綜合科學學術院擔任助手,曾任職於日本學術振興會,擔任特別研究員。主修哲學、教育學。
獨自撰寫過《「自由」はいかに可能か──社会構想のための哲学》(NHK出版)、《教育の力》(講談社)、《勉強するのは何のため?―僕らの「答え」のつくり方》(日本評論社)、《どのような教育が「よい」教育か》(講談社)。共同撰寫過《知識ゼロからの哲学入門》、《哲学書で読む 最強の哲学入門》(學研出版)等書。出版過《明日の教室DVDシリーズ:「教育をテツガクする~相互承認の感度を育む」》(有限会社カヤ)等系列DVD。
陳佳敏
「生於2001年的臺北女孩,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輔修中等教育學程,曾赴日本長崎大學交換。理想生活是做喜歡的工作、自由自在,與狗狗一起打滾。
過去總追求有所成就,直到某天發現,只是看花開花落、望四季更迭,生活便已足夠美好。與本書相遇後,我更相信只要放輕鬆,一切終將迎刃而解,所有發生的事都會有所收穫。」
前言—反正,誰都不會理解我
我才不玩「超級瑪利歐」
廁所飯的先鋒
哲學的「絕妙」解答
第1章成為教主大人承認慾望—黑格爾
說到底,人類本就是相愛著的!
「信徒」有三十人!
某日,突然得到了啟示
打招呼的方式是「我愛你」
哲學的大主題—被認同的慾望
所有人都懷揣著「對自身的不安」
不被認同的缺失感
十九世紀的「中二病」
第一類型偏執的「斯多葛主義」
第二類型總是否定的「懷疑主義」
第三類型狐假虎威的「不幸的意識」
純真質樸的「內心法則」
深沉憂鬱的來襲
不再被供奉了⋯⋯家裡蹲的教主大人
無法放棄的「人類愛」
第2章深受哲學感動真理根本不存在—笛卡爾、康德、胡爾泰
只懂皮毛的哲學愛好者
尼采真有品味
後現代主義的漏洞
相對化所產生的自我矛盾
「絕對真理」什麼的根本不存在!
哲學史上,康德最具代表性的證明
圍繞著《純粹理性批判》與「絕對」的爭論
一切都是可疑的—除了「我」以外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之意
胡塞爾的「回到現象本身」
「是我們的女兒對吧?」
終於,「人類愛」崩壞了
為了哲學這件事情⋯⋯
渴望沉浸於孤獨的汪洋
第3章苫野發狂無上幸福—柏拉圖、尼采、巴塔耶
耶穌基督真是個有趣的人!
失敗的吊車尾
讀《舊約聖經》時嚎啕大哭:「你是不是神啊!」
過於美麗的課堂筆記與自我刻苦
孤芳自賞的正義與積怨
來自全校學生的責難
腹瀉、胃痛、鬼剃頭
我將徹底根絕噓聲!
毫無保留地展露自我
從「世界是敵人」到「相互承認」
遭遇揭示內心事件後,隨之「苫野發狂」
四十八小時的又哭又笑
持續八年的躁動症來臨
色主義哲學
戀愛的狂熱
憤恨之鬼的尼采也曾墜入愛河
生命中初次獲得的答案
「淨說些蠢話!」
因人生首次的躁動狀態而大失態
第4章絕望的達人絕望和希望—基爾克果爾、盧梭
「我現在要去死了」
將短刀抵在胸口,哭著說「我做不到」
只是希望被關心的「求關注病」
危險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
歷代哲學家也得過憂鬱症
絕望的達人—索倫.齊克果
帶著可能性來吧!
酷似非人的天才—盧梭
不幸的本質
擺脫不幸的三條道路
所謂哲學,是找出一切的本質
第5章哲學的女神普遍性的問題—相互了解與相互承認
放棄時,便能邁步向前進
是教育事業?還是哲學?
是哲學?抑或是小說?
雖然感到不甘心,但能夠接受
即便靈光一現,終究也只是轉瞬即逝的念頭
一年讀完六十本哲學書,每本寫三萬字的讀書摘要
帥氣哲學用語的漏洞
絕望末尾的沉澱物
再次,「該怎麼做才能心靈相通呢?」
我面對的問題即是普遍的問題
第6章哲學的使用方式欲望和承認—自由地活著
讓哲學變得有用處
正因沒有人想過,才如此困難
戰勝「信念對立」
如何自由地活著
生命的相互爭奪和「自由地互相承認」
從社會面來反思自己
結語—被稱為苦惱前輩
一德變得不有趣了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