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川仁志
為什麼現在要談哲學?
哲學原本就是智者們苦思冥想的結晶,蘊含著可以應用於人生諮詢與煩惱諮詢的智慧,這點應不難想像才對。此外,歷史上的哲學家們不僅思考個人問題,也關注社會問題和各種事件,因此這些思想也適用於現代人的問題上。事實上,每當出現重大問題,如政治變革、戰爭、自然災害、大流行病等,人們就需要哲學的智慧。當前許多哲學家都對這次的全球新冠疫情發表看法。人們期待哲學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種前所未有的情況,思考應對之策。
此外,近年來商業界也相當關注哲學。因為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VUCA時代,講求更主觀、更具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我本人也接受來自各行各業的委託,為商務人士提供能夠實踐哲學思維的培訓課程。
讓世界更有趣
古希臘哲學之父蘇格拉底曾說:「哲學是為了過更善良的生活。」聽起來充滿道德勸說意味,但我們不妨採取更廣義的理解。在本書中,我刻意採用「美好」而非充滿道德意味的「善良」,並將視野從日常生活擴及全世界,探索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哲學也適用於商業,並且產生了許多創新。
哲學的創造性思維,對於創造新服務和新商品十分有幫助。因此,「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句話也包含了創新。哲學可以創造出任何新事物,小到生活技巧,大到各種發明,都有可能源自哲學思維。這已不僅能讓世界更美好,還能讓世界變得更有趣。正如本書的系列名,哲學的確具有「讓世界更有趣」的潛力。
所謂:用哲學探索你我身邊的事物
本書主題是「用哲學探索身邊的事物」。這裡的「身邊的事物」,即是哲學探索的對象。哲學是一種思考活動,因此需要思考的對象。反之,我們無法思考不存在的事物。我們可以思考「無」,因為「無」不是指「什麼都沒有」,而是一種名之為「無」的存在。
哲學有個好處──思考對象不設限。從生活瑣事,到政治、宇宙、科學……,任何事物都能加以思考。從目錄即可看出,本書探索的主題涵蓋生活、政治、宇宙、科學等各種方面,相當豐富。這些不都是你我身邊的話題嗎?
即便是政治、宇宙、科學等嚴肅複雜的課題,只要與你我有關,就是你我身邊的問題了。換句話說,只要放進哲學思維的框架中,即使你不是各領域的專家,也能進行探索。這也是哲學的魅力所在。或許各位認為哲學是在分析古代哲學家說的話,或者只把哲學當成一種知識看待。的確,過往哲學似乎只是大學課程中的一門學科。然而,哲學的本質是思考,今天的大學教育也開始重視思考這件事了。
「探索」哲學更有趣
那麼,哲學怎麼會變成一門學問呢?
我認為哲學原本就是一種思考活動、思考方法。只不過,當人們開始宣揚某位了不起人物的某種思想後,研究該思想內涵就逐漸變成目的了。確實,偉大哲學家們留下的言論奧義精深,無一不是千錘百鍊後的智慧結晶,因此分析這些思想內涵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然而,「探索」哲學會更有趣。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積極參與才會越來越有趣。
遺憾的是,人們普遍不知道探索哲學的方法。儘管市面上的哲學書籍基本上都有提到,但能夠自信地說「這就是探索哲學的方法」、並且寫得簡單明瞭的卻寥寥無幾,換句話說,不是方法高深莫測,而是作者寫得不清不楚。
更棘手的問題是──因人而異。哲學方法因人而異的可能性極高,導致方法論不容易確立。但如果只取最大公約數,我們可以得到結論:懷疑,改變觀點,重新建構,然後,用言語表達出結果。這就是探索哲學的方法。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我總結許多人的見解,的確就是如此。由於哲學是一種「找出事物本質」的活動,因此首先就需要去懷疑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和定義。然後,必須用多元的角度重新思考:「那麼,本質是什麼?」接下來,重新建構你所思考的內容,用你自己的言語表達出來。這個結果就是事物的本質。與此同時,你發出的言語也是一種創造性產物。因此,哲學又被稱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當然,懷疑有許多方法,改變觀點、重新建構也都有數不盡的方法,這些方法即為哲學概念。例如,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是一種懷疑方法,黑格爾的辯證法則可說是一種重新建構的方法。
所有哲學概念都可歸類為懷疑、改變觀點、重新建構的任何一種方法。或者說,哲學概念是探索哲學後的一種心得。因此,你知道的哲學概念越多,就能越有效地探索哲學。就像在運動和遊戲中,你知道越多的規則和技能就會越有利,自然也越能樂在其中。「哲學概念」聽起來有點誇張,其實不過是思考的技能和工具罷了。
如何?你對「探索哲學」有點興趣了吧?
此外,「探索哲學」也包含「哲學實踐」的內涵。哲學實踐就是把哲學實踐出來。具體來說,就是把哲學應用到對話或諮詢場合中。我在我的煩惱諮詢活動,以及專為商務人士提供的諮詢服務中,都會帶入哲學實踐。最著名的哲學實踐是哲學咖啡館,即決定主題後,進行哲學對話。相較於獨自思考,聆聽大家對於主題的意見,或是分享自己的想法,可以獲得更廣泛的理解。
本書閱讀方式
以下說明本書的閱讀方式。
這是一本哲學入門書。前面已大致談及哲學是什麼、有何用處,以及如何享受哲學等概論部分。在正文中,將具體說明如何針對各種主題進行思考,亦即展開各項分論。
哲學活動很抽象,我認為透過具體的主題來說明思考方式,可以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於是採取這樣的編寫方式。因此,本書與一般的哲學入門書或教科書不同,目的不在針對個別概念或人物進行解說。這樣的教材已經很多了,而我本身也不擅長這種硬梆梆的書寫方式。我想透過「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自由」、「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人工智慧」等具體方式,向讀者展示如何探索哲學、實踐哲學。
本書設定的主題從日常生活到抽象概念都有,範圍廣泛,幾乎涵蓋了你我身邊的所有話題,因此讀者可以從自己感興趣或想了解的主題開始閱讀。本書分為六大類,每一大類各有五個主要主題。無論哪一個主題,我都會介紹三到五位哲學家的思想。由於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因此哲學的結果,也就是事物的本質,也會因人而異。哪種觀點才正確,取決於自己的想法。
希望大家都能自己探索哲學。「探索」哲學的意義,我先前已經介紹過了。針對每個主題,在了解歷史上的哲學家和我個人的觀點之後,也請各位思考一下你的看法。當然,我希望你能依照懷疑、改變觀點、重新建構的步驟來進行,但不這樣做也沒關係,因為閱讀本書的過程,就已經讓你對所有主題產生質疑,改變觀點。
接下來,只需要思考:「我是怎麼想的?」就是在重新建構。而把自己的想法轉化成言語,便算是探索哲學了。用言語表達出來才有意義。不能用言語表達出來,表示你還沒有充分思考清楚。
每個主題的最後都有一個「你的看法」欄,請將你的答案寫進去。這樣做可以大幅提高閱讀本書的意義,並且表示你也完成「探索哲學」這件事了。請各位務必藉此機會,整理一下你對你我身邊各種問題的想法。哲學的答案、事物的本質,皆會隨著當下的情況而改變。因此只要抱著「此時此刻,我是這麼想的」想法去寫就可以了。
我會在專欄中介紹與主題相關的書籍。每個主題都會推薦一本書。有些書可能比較難懂,我會加上簡單的解說。每本書的難易度以星星數表示,最難為五顆星,不妨參考一下。有興趣深入探討該主題的人,可以閱讀我推薦的哲學書。
至於附錄,則是簡單介紹書中哲學家的基本思想與立場。每位人物的年代和思想,也都匯整於本書開頭的「年表」及「思想MAP」中,如果你在正文中遇到感興趣的人物,可以前後參考一下。
那麼,我們趕快開始吧!
※ 本文為漫遊者文化授權刊登之書摘,摘自小川, 仁志.
(2024). 【讓世界更有趣】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
pp.10-19,文章標題與編排由編輯團隊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