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庫色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馬庫色

Herbert Marcuse
1898CE 7 月 19th to 1979CE 7 月 29th

德裔美國哲學家。馬庫色是法蘭克福學派或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 (Institut für Sozialforschung) 最著名的成員之一。在 1960 年代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哲學家和社會理論家之一。

馬庫色是法蘭克福學派或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 (Institut für Sozialforschung) 最著名的成員之一。法蘭克福學派成立於 1922 年,但在 1930 年代初第三帝國統治時期流亡至美國。儘管大多數同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返回德國,馬庫色仍選擇留在美國。

法蘭克福學派對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哲學以及社會和政治理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60 年代,馬庫色聲名鵲起,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哲學家和社會理論家之一。他經常被稱為「新左派的導師」(他本人拒絕這一稱號)。從 1970 年代後期到 1990 年代,馬庫色的名聲逐漸減退,因為他被第二代和第三代批判理論家、後現代主義、羅爾斯自由主義,以及他的前同事阿多諾班雅明所掩蓋。然而,近年來,人們對馬庫塞的興趣再次激增。

馬庫色年輕時的研究興趣是德國文學,撰寫了博士論文《德國藝術家小說》(Der deutsche Künstlerroman / The German Artist-Novel)為,該論文成為馬庫色畢生投入美學研究的開端。隨後他基於對《存有與時間》一書的興趣,轉而向海德格胡塞爾學習現象學。

1932年,馬庫色與海德格分道揚鑣,原因是後者對國家社會主義日益增長的興趣,儘管海德格直到 1933 年才正式加入納粹黨。隨著納粹掌權和反尤太主義的蔓延,馬庫色於 1934 年前往美國,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教,並在 1940 年成為美國公民,待在美國直到 1979 年去世。

馬庫色畢生致力於審視西方社會的壓抑機制,並倡導透過解放性的美學 (emancipatory aesthetics) 與革命性的社會變革來實現人類自由。

分享

相關人物

Benjamin
Adorno
Horkheimer
Erich Fromm, 1900–1980
Fromm
Marx
Sartre 沙特
Sartre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