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塞特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加塞特

José Ortega y Gasset
1883CE 5 月 9th to 1955CE 10 月 18th
馬德里

二十世紀傑出的西班牙哲學家和散文作家,其學術生涯橫跨多個領域,並創辦重要期刊。他的哲學貢獻在於深入探討人類生活、歷史與社會現實,並提出了透視主義、生機理性與歷史理性等重要概念。

加塞特是二十世紀一位多產且傑出的西班牙哲學家。在他作為哲學家、社會理論家、散文家、文化與美學評論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具影響力的期刊《西方評論》(Revista de Occidente) 編輯的職業生涯中,他撰寫了廣泛的主題和議題。他的眾多著作包括:《堂吉訶德沉思錄》(Meditations on Quixote,1914)、《無脊椎的西班牙》(Invertebrate Spain,1921)、《我們時代的主題》(The Theme of Our Time,1923)、《論小說的理念》(Ideas on the Novel,1925)、《藝術的非人化》(The Dehumanization of Art,1925)、《什麼是哲學?》What is Philosophy?,1929)、《群眾的反叛》(The Revolt of the Masses,1930)、《環繞伽利略》(En Torno a Galileo [Man and Crisis],1933)、《歷史即體系》(History as a System,1935)、《人與人》(Man and People,1939–40)、《哲學的起源》(The Origin of Philosophy,1943)、《萊布尼茲的原則概念與演繹理論的演進》(The Idea of Principle in Leibnitz and the Evolution of Deductive Theory,1948)。

除了這些書籍外,他還撰寫了數百篇散文以及報紙和雜誌文章,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收錄在十二卷本中,其中幾卷已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和德語。他的主要著作展現了一種智識發展,這種發展貫穿了現象學、歷史主義和存在主義視角中所闡述的生活世界經驗。

加塞特將人類生活視為基本現實和一種「發生」,他對「存在」(being)與「真實存在」(authentic being) 之間本體論區別的分析,他對社會世界中「我」(I)與「他人」(Others)之間主體間互動的描述,他的「世代」(generation)、「同代人」(contemporaries) 和「同齡人」(co-evals) 等概念,以及他的「透視主義」(perspectivism)、「生機理性」(vital reason)和「歷史理性」(historical reason) 等思想,共同拓展並推進了他關於人類社會和歷史現實的哲學。

透過這些智識取向,奧特嘉開始關注歷史知識的認識論地位,並將批判的歷史哲學視為哲學態度和歷史態度的相互滲透。因此,批判的歷史哲學指的是,將我們所認識和行動於其中的世界描述為人類活動和心靈的產物。相應地,加塞特代表了從哲學角度研究歷史的「現代」反思思想家,他將歷史視為人類知識來源的理論,體現了將歷史時間性和心靈概念聯繫起來的趨勢。他挑戰了實證主義的歷史觀,並為現代歷史概念貢獻了一個重要的方面:即人類歷史中存在著聯繫和意義,這種聯繫和意義源於個體人類生命中固有的連續性原則。

加塞特也是一位積極投入公共政治的哲學家,1931年他與醫師兼作家馬拉尼翁 (Gregorio Marañón),以及小說家兼詩人佩雷斯·德·阿亞拉 (Perez de Ayala) 共同發表了「共和國服務聯盟」(Agupación al Servicio de la República)的宣言,呼籲成立一個由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組成的聯盟,致力於實現將所有階級和地理區域團結在國家旗幟下的目標,建立共和國。在西班牙共和國成立之後,加塞特曾經擔任過民選議員,隨後因政爭而退出政治活動,回到學校任教的同時也不斷撰寫政治文章針砭時事。

分享
馬德里
西班牙
Leaflet | Map data ©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