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屬於比較哲學的工作,它涉及德國、中國與韓國的倫理學思考。第一、二章首先藉由梳理康德早期倫理學經由席勒倫理學到現象學倫理學的發展過程及其內在理路。在中國儒學的發展當中,本書選擇了南宋朱熹與湖湘學派關於「仁」的辯論(第三章),以及晚明劉宗周對於孟子的「四端」與《中庸》的「喜怒哀樂」之獨特詮釋(第四、五章)為探討個案。在韓國儒學的發展當中,本書則選擇了朝鮮儒者李退溪與奇高峰、李栗谷與成牛溪關於「四端」與「七情」的辯論(第六、七、八章)為探討個案。
序言
導論:「四端七情」問題與德國倫理學之發展
第一章 康德的「道德情感」理論與席勒對康德倫理學的批判
第二章 德國現象學倫理學對康德倫理學的批判及其理論意涵
第三章 朱子的〈仁說〉及其與湖湘學派的辯論
第四章 劉蕺山對朱子理氣論的批判
第五章 劉蕺山思想中的「情」
第六章 李退溪與奇高峰關於四端七情之辯論
第七章 李粟谷與成牛溪關於四端七情之辯論
第八章 李退溪與王陽明
結論:「四端七情」問題的哲學意義
附錄:
一、張式〈仁說〉
二、退溪、高峰「四端七情」論辯資料選註
三、粟谷、牛溪「四端七情」論辯資料選註
參考書目
中日韓人名索引
西方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