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庫 | 哲學新媒體

文獻資料庫

Export 1489 results: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艾可, 安伯托., & Eco U. (2014).  玫瑰的名字.
Jameson, F., & 詹 明信. (2022).  班雅明:多重面向.
馬, 國明. (2021).  班雅明(二版).
帕雅克, 費德雷. (2019).  班雅明與他的時代:流浪‧孤寂‧逃亡.
沃森, 彼得. (2021).  現代心靈.
趙, 敦華. (2002).  現代西方哲學新編.
蔡, 美麗. (2023).  現代西洋哲學史. 1,
汪, 文聖. (2019).  現象學作為一種實踐哲學.
Sokolowski, R. (2004).  現象學十四講.
倪, 梁康. (2021).  現象學及其效應:胡塞爾與當代德國哲學.
Stolorow, R. D., & Atwood G. E. (2023).  現象學的力量.
劉, 國英., & 張 燦輝. (2018).  現象學與人文科學 No.7 胡塞爾:從邏輯到歷史.
Pinker, S., & 平克 史迪芬. (2022).  理性.
斯塔克, 羅德尼., & Stark R. (2021).  理性的勝利.
柏, 拉圖., 徐 學庸., & Plato P. (2009).  理想國篇:譯注與詮釋.
謝, 世民. (2015).  理由轉向:規範性之哲學研究.
莫席左, 巴諦斯特., & Morizot B. (2021).  生之奧義.
Benatar, D. (2023).  生兒為人是何苦.
唐, 君毅. (2006).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
Ignatieff, M., & 葉 禮廷. (2022).  生命是一場尋求慰藉的旅程.
德沃金, 朗諾., & Dworkin R. (2002).  生命的自主權.
謝錦, 桂毓. (2020).  生存困境的反思:中國文學與文化心理.
張, 燦輝. (2023).  生死愛欲I【2023年增訂版】.
張, 燦輝. (2016).  生死愛欲I:從希臘神話到基督教.
張, 燦輝. (2023).  生死愛欲II.
蔡, 孟利. (2023).  生物學研究.
王, 邦雄. (2019).  用什麼眼看人生.
Schwarz, M. (2024).  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
冀, 劍制. (2019).  用故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素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