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編譯】一週哲學事:2021 第 16 週 | 哲學新媒體
國際編譯

一週哲學事:2021 第 16 週

紀錄片《西蒙波娃,一場做自己的旅程》上映
美國哲學學會為求職者創立〈學院之外〉線上資源;紀錄片《西蒙波娃,一場做自己的旅程》;史丹佛哲學百科新詞條:如何知識 (Knowledge How)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美國哲學學會為求職者創立〈學院之外〉線上資源

2021/4/15,四,來源:Daily Nous

APA beyound the academy 學院之外
APA
APA Beyound the Academy 網站截圖
美國哲學學會 (APA) 創立〈學院之外〉(Beyond the Academy) 線上資源,內容包括資料分析與各種求職建議,協助擁有哲學博士學位的求職者尋找非學術性的工作。〈學院之外〉提供的資料顯示出哲學界每年有多少新科博士畢業,而各學校每年釋出多少教職職缺。

根據分析,「每年的終身職 (tenure-track) 職缺,約可滿足 40% 的美國與加拿大博士畢業生的求職需求。」

福坦莫大學 (Fordham University) 哲學教授巴蘭坦 (Nathan Ballantyne) 長期追蹤哲學就業市場前景,提起 APA 董事會在四十多年前 (1979)  就發過的聲明「在未來三年內,在美國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的人很可能只有三分之一會找到真正穩定的學術工作.....某些跡象顯示這種情況只會變得更嚴峻,而且實際上不會有任何改善。」

紀錄片《西蒙波娃,一場做自己的旅程》上映

2021/4/19,一,來源:Public Sénat

法國電視台 Public Sénat 在其 Youtube 頻道播出紀錄片《西蒙波娃,一場做自己的旅程》(Simone de Beauvoir, l'aventure d'être soi)。影片簡介:

西蒙波娃的生命與作品有什麼樣的現代性?為什麼她至今仍是世界上多數女性主義的經典?為什麼第二性至今仍然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經典?

這部影片為大家追蹤二十一世紀最為自由的其中一個心靈所劃下的軌跡與陣線。這部紀錄片希望讓西蒙‧波娃童年自傳的作者鮮活地在我們的時代活過來,為此,影片找到了獨特的檔案紀錄,和不同領域中強大女性的見證 : Leïla Slimani(作家、記者、外交官), Elisabeth Badinter(哲學家、歷史學家), Titiou Lecoq(記者)。

史丹佛哲學百科新詞條:如何知識

2021/4/20,二,來源:SEP

薩克斯風演奏
知道如何演奏樂器的知識是一種「如何知識」
史丹佛哲學百科刊出新詞條「如何知識」 (Knowledge How),由卡洛塔·帕薇絲(Carlotta Pavese,康乃爾大學哲學賢人學院副教授)撰寫。

「知道如何」(know how) 1與「知道什麼」(know that) 2的區分可以追溯到分析哲學中萊爾 (Gilbert Ryle, 1900 - 1976) 所寫的《心靈概念》(The Concept of Mind, 1949) 一書,他在書中提出一些的經典反駁論證,反對所謂的「理智主義傳說」:也就是把「如何知識」當作就是「什麼知識」的觀點。就「如何知識」來說,萊爾擁護一種「反理智主義」的觀點,主張「如何知識」和「什麼知識」是兩種不同種類的知識,而「如何知識」的顯現不必然就是「什麼知識」的顯現。

反理智主義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然而,最近二十年來發展出了新版本的理智主義與反理智主義,雙方的辯論也有所變化。這場辯論一部份是知識論的:「如何知識」真的是完全有別於「什麼知識」的種類嗎?另一部份則是有關心理學的:「如何知識」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這場辯論攸關我們對智力、認知、語言和技巧等活動的理解。

  • 1. 像是知道如何打球、談鋼琴、騎自行車或游泳等。
  • 2. 例如知道台灣在日本的南方。「台灣在日本的南方」就是「什麼」的特定具體內容。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1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