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哲學】你所不知道的慾望(下篇) | 哲學新媒體
泛哲學

你所不知道的慾望(下篇)

你的慾望不是你的慾望
透過慾望機器與其他的機器持續地連接,慾望會不斷產生、且投入下一個「產品」的生產,慾望的生生不息才是一切的源頭。慾望不是由人的意識創造,也不受我們的意志控制。人才是慾望所展現出來的整體。因此,...

您在這裡

難度:
3

〈你所不知道的慾望(上篇)〉中我們已經知道, 德勒茲與瓜塔里合著的《反伊底帕斯》一書以機械運作的方式來類比慾望的運行,而創造了「慾望機器 (Desiring-Machines) 」的概念,並以此為他們理論的起點,接著 D&G 進一步挑戰了人們對慾望的誤解——慾望不具有生產力。

慾望機器生產一切

如上篇中提到, D&G 並不贊同把慾望只歸屬於獲取的陣營,因為這個選擇會把慾望視為對真實對象的缺乏,而不具有生產力。

長久以來,人們定義生產力 (Productivity) 為製造、產出一個可以被認識的對象。所謂認識是指,人可以透過外在的感官知覺以及因果關係來了解,例如眼睛可以看到春天花開、秋天花落等四季輪替、人會生老病死等。然而,慾望本身不僅無法透過感官知覺來認識,它所創造出的產物也只會停留在心靈或精神層面,自然也就不會受到因果關係的約束,不與現實連結,所以不具有生產性 (Productive) 。

D&G 認為這個觀點有個問題,即會推導出慾望與現真實世界割裂的結論,又或者慾望只是真實世界的倒影,是幻想的產物。然而,慾望與現實生活、真實世界密切關聯

社會、制度、政治、文化也都是慾望的產物
他們不落窠臼地主張,透過慾望機器與其他的機器持續地連接,慾望會不斷產生、且投入下一個「產品」的生產,慾望的生生不息才是一切的源頭慾望不是由人的意識創造,也不受我們的意志控制。他們不再使用以人為主體的觀點,反倒是主張,人才是慾望所展現出來的整體。因此,人其實是一個「集合裝置1」,由大小不同、種類與規模不一的機器聚合而成。以此類推,自然萬物、各種形態的社會,乃至於制度、政治、文化也都是慾望的產物,都是透過各種機器彼此連結與中斷所產生。慾望不但與真實世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真實世界更是慾望生產的終極產物。

對 D&G 而言,慾望的本質是流動不止,而慾望的中斷是構成慾望源源不絕的原因。正如「想吃」與「吃」之於人的關係,「吃」既是滿足「想吃」的慾望,但也是慾望的中斷,但中斷不會使慾望停歇,它會繼續產生下一個對象;因此,我們可以說,慾望不只建構人是一個「集合裝置」,包含人類社會的組織、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都是它運作的展現,無所不在,無時不發揮作用。

你的慾望不是你的

可是,如果一切都是由慾望驅使、生產,為什麼我們還是會感到缺乏?為何我們會認為「慾望」應該要被控制與壓抑?

社會領域是慾望立即的投資,而慾望的產物是由歷史所決定的。並且,慾望(力比多)不需要任何調解、昇華、任何心理操作、或任何的改造,即可侵入和投資生產力,並和生產有所連結。只有慾望和社會,沒有別的。2

D&G 告訴我們,這是因為慾望被資本主義(機器)給扭曲了。慾望的運作原本應該是如能量一般、沒有規則、不帶評價的,但資本主義為我們形塑了一個新的運作模式,並稱之為「理性」——凡是一切為我們帶來效益的,才是好的,反之則是不好的——如此一來,慾望被禁錮在名為理性選擇的規則下,我們「應該」「只想要」對我們有利的東西。

D&G 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感到有所匱乏,究其原因,是慾望與需求理解的混淆。在資本主義理性之手的掌管下,它一手建構我們判斷的標準,讓我們認為自身不滿於標準而產生需求,另一手再透過市場生產出玲琅滿目且對我們「有益」的產品,來加深、鞏固我們對這些產品的「需求」。

還記得上篇文章一開頭時提起的三個情境嗎?隨著媒體大肆報導、身價水漲船高的超級食物們,抑或是在亞洲蔚為風潮的各類從頭到腳的美白產品,還是在台灣如雨後春筍般開設的健身房與突然刮起的健身風氣,其實都是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相互合作,一邊灌輸我們判斷優劣、好壞的價值標準,一邊製造產品「滿足」需求的鮮活實例。

就以牙齒美白的產品為例。走入美妝店,我們以為是依照自己的「慾望」、自主地選擇了某個品牌的產品,因為我「想要」同時達到防止蛀牙、保持口氣清新以及牙齒潔白閃亮的效果。然而,這其實是資本主義寫入我們意識中的符碼,使我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內建了「白=美」的標準,進而製造出自己牙齒不夠白的匱乏感。此時,市場經濟不僅能順理成章地提供我們各式各樣的產品來滿足「變白」需求,還透過電視、廣播或網頁裡不斷跳出的廣告,再次深化這些已被淘選的標準,加強我們「想要」這些產品的信念。

由此可知,無論是「想要」變得健康而吃超級食物、「想要」變美使用美白產品,抑或是「想要」身材精壯結實而辛苦地去健身房運動,這些我們的「想要(慾望)」其實並不是真的從我們自己所發,更多的是由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攜手合作而製造的「好的需求」所致。

被理性操控的慾望

此外,我們之所以會認為有些慾望應該要被控制、壓抑,是因爲我們將興趣 (Interest) 錯認為慾望。浸淫在資本主義「理性」選取過的價值中,人們早已不自覺地對所有興趣評價優劣。相對於讀書被認為是一個非常有用且值得讚賞的興趣,追劇、發呆、吃美食、便是不那麼受到鼓勵,因為「理性」告訴我們,這些「不好」的興趣無法為生活帶來更多效益。因此,當我們有「想要」看劇的慾望時,我們會戲謔地說自己在「耍廢」,這正是因為長期受到社會馴化、集體價值灌輸的我們,已經內建了這個興趣不會為我們帶來效益,因而不由自主地責備自己,縱使這個興趣我們「想要」的事情,且會為我們帶來愉快,仍會不斷告誡自己、應該要克制繼續有這個「不好」的慾望。

此時,不管是個人的思維方式、意識、價值判斷,抑或是社會體制,都被困於資本主義所建構的符碼裡而不自知,僵化的「理性」模式使得慾望不再是不帶目的地不停流動、無法被預測,也不再具有生產性與創造力,而是需要經過有效益、有經濟價值的標準檢驗,並且受到個人壓抑與被社會控制的「衝動」

結語

電視劇《月薪嬌妻》(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播出之後,最常見的笑話莫如網友說:「新垣結衣是我的老婆」。然而,大家心知肚明,實際情況卻是:說話者可能根本沒有老婆;而新垣結衣與之唯一的連結是她出現在自己收看的電視劇裡。不過,追本溯源,這樣的論述來自於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成家立業的「需求」,而社會氛圍更進一步告訴我們:長相甜美、笑容可掬、乖巧溫順且細心體貼的女性會是好太太。然事實上,這一切也只不過是資本主義理性運作下的結果,他才是操縱你慾望與決定的幕後黑手。

又比如人對錢的慾望,我們相信如果賺得更多了,也許家人的生活、自己的生命都會變得更完整,因此在總覺得自己賺得不夠,無法滿足「需求」會感到匱乏、失落下,轉而選擇告誡自己要克制、壓抑慾望。然而,若沒有資本主義不斷灌輸優劣評價,與市場經濟創造五花八門、推陳出新的「需求」,或許你我便能更平心靜氣地看待慾望,也不會在週年慶時,繼續被困在「荷包不夠深但想要的太多」的內心糾結裡了。

  • 1. 例如乳房與吸允乳汁的嘴:能夠產生產流的機器稱為「能源機器」,而另一台與之相連,且截斷這道流的機器則稱為「器官機器」。乳房是產生奶的能源機器,而嘴透過吸允乳房與之相連接,並汲取奶,則稱為器官機器。不過,嘴巴還具有其他如說話、呼吸等其他功能,所以對 D&G 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是由無數個機器所組成,操縱著多樣化的機器。
  • 2. Anti- Oedipus: "We maintain that the social field is immediately invested by desire, that it is the historically determined product of desire, and that libido has no need of any mediation or sublimation, any psychic operation, any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invade and invest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There is only desire and the social, and nothing else." p.42.
兒時的夢想是成為法律人,越是長大才發現不喜框架,醉心於思辨與改變,更相信哲學是一種生活模式,而不是象牙塔裡的知識。 總對世界有太多疑問與不解,貪心地想探討... 更多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