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現場】「一句話惹毛哲學人大賽」賽後報導 | 哲學新媒體
哲學現場

「一句話惹毛哲學人大賽」賽後報導

前些日子「一句話惹毛 XX 大賽」的活動在臉書上熱門了起來,短時間內就讓許多有共同學歷、背景或身份認同的臉友陷入發文/推文的熱潮。部份是出於有趣、部份是出於好奇,哲學新媒體在 8/21(四) 下午一點半,透過臉書專頁的「活動」(event) 功能發起了「一句話惹毛哲學人大賽」公開活動,看看有哲學人背景的臉友們會有什麼反應。活動的規則相當簡單: 請寫下能夠讓哲學人瞳孔瞬間放大、...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前些日子「一句話惹毛 XX 大賽」的活動在臉書上熱門了起來,短時間內就讓許多有共同學歷、背景或身份認同的臉友陷入發文/推文的熱潮。部份是出於有趣、部份是出於好奇,哲學新媒體在 8/21(四) 下午一點半,透過臉書專頁的「活動」(event) 功能發起了「一句話惹毛哲學人大賽」公開活動,看看有哲學人背景的臉友們會有什麼反應。活動的規則相當簡單:

請寫下能夠讓哲學人瞳孔瞬間放大、火氣急速上升,火箭嘴砲立刻上膛的一句話。



一句話惹毛 XX 人正夯, 哲學新媒體當然也要來玩一下。



順便提醒大家,我們在 8/30 下午兩點是真的有辦公開聚會的活動喔。聚會時我們將會票選聽來最能夠惹毛哲學人的一句話。

在一開始,哲媒的臉書小編向自己的 125 位臉友發出活動邀請,並且發出第一則「惹毛文」當作範例:

理想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兒。1

幾分鐘之內,就開始看到幾位臉友們開始響應活動,發出十足挖苦哲學人又引人發噱的貼文。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之內,臉書小編還很負責的一一回覆貼文或做出評論。但到了當天晚上之後,參與活動的人數開始爆炸性地成長,貼文數量密集增加,超出了原本的預期。2哲媒記者認為這個活動的熱度與效應反映出了哲學社群的某些現象,開始蒐集資料以撰寫報導。

個別排名

在活動發起的四天之後(8/24 ),根據臉書提供的簡單統計報表,共有近 3 萬人在臉書平台上看到了活動連結3,有 7 千人造訪活動頁面,其中有 700 人參與活動(發文、評論或按讚)。對名氣不大、粉絲成長率不高的哲學新媒體來說,這些數字相當地驚人。

記者蒐集了四天來的每則「惹毛言」以及其按讚數、評論數,在汰除沒有按照活動規則或者沒有任何迴響的發文之後4,總計活動產生了共 384 句的發文,9,330 個讚與 1,024 則評論。(這些數字仍在持續增長中,本文僅以活動發佈後四天內獲得的數據做計算與排序)

如果以按讚數來排名個別的發文,是由林從一拔得頭籌,短短六字的貼文獲得了 1,886 個讚,超過總數的五分之一 (20.2%)。第二名則是朱家安的發文,獲得 1,073 個讚,超過總數的十分之一 (11.5%)。第三名之後的按讚數與前兩名差距過大,僅佔總數的 3.6%,不列入個別評比。5

林從一:你轉系沒過喔。6

朱家安:你們雞蛋糕怎麼賣?7

如果以發文引起的回應數來排名,則是以郭柏宏奪得第一 (80 則,佔 7.8%),紀金慶排名第二 (78 則,佔 7.6%),林從一的同一則發文則排名第三 (48 則,佔 4.7%)。

郭柏宏:當代歐陸沒邏輯,英美分析沒深度,當代法國哲學沒基礎,士林哲學教條,古典德國哲學古板,中國沒有哲學。8

紀金慶:我超歡哲學雞蛋糕的。9

郭柏宏的貼文引發了一連串哲學人熟悉的、關於哲學內部派系劃分的戰文與討論。而紀金慶的貼文則意外的引出了朱家安的公開回應,主題從表達對「哲學哲學雞蛋糕」的品味好惡發散到「XX 普及工作的實然與應然」等相關議題。林從一的貼文則讓相當多哲學學生回應表示「中肯」(而林從一後來在臉書上表示,該文的按讚數字多到令哲學教育者不禁感嘆)。

類別統計

為了解臉書上的哲學人看重「哲學人」這個身份的哪些面向與其重視程度,我們將內容相近的發文做簡單的分類並根據類別來統計發文的數量。結果可見本文最後的附錄圖表,以下先說明比較難以從分類名稱看出分類原則的項目。

  • 人名或其他專名:因為提到的數量多,所以可以算自成一類。包括對該人或該對象的誤解或好惡。前者例如「我對哲學也很有興趣,像是那個超譯尼采我三集都有買。」、「我知道柏拉圖,是那部限制級的片子嘛!」,後者如「雞蛋糕一分多少」、「除了人渣文本以外,台灣沒有人懂倫理學。」等。
  • 誤解/道聽塗說:聽別人說以為哲學就是 OO,或者誤以為 XX 就是哲學。例句「XX 好有哲學意義喔!」或者「唸哲學的人是不是都會.....?」
  • 偏見:毫無保留地認定哲學就是 OO 。例句:「唸哲學的都是在搞革命的!」
  • 怪咖/異常:認為哲學人身份等於是怪咖/神經病/瘋子/不正常的人。
  • 沒用:直接表達哲學專業沒有任何用處的看法。例句:「幹嘛讀哲學這輩子又用不到」。
  • 不實際:指責哲學人只會空談理論,沒有實際建設/對文明發展沒貢獻。
  • 派系:在哲學圈中將哲學理論分為各種派系,直陳某派系的優缺點。或者將哲學對比科學或其他學科,顯示哲學的不足。
  • 邏輯不好:哲學人被罵邏輯不好或犯了非形式謬誤。
  • 不理解:根本聽不懂哲學人在講什麼東西。
  • 亂問:一聽到你是哲學人就開始亂問問題,並以為你知道答案。例句:「請告訴我旅行的意義。」
  • 自以為是:不是哲學人但自認為自己很懂哲學/人生哲學。
  • 我思故我在:對經典名句的誤解,因數量多而自成一類。
  • 相對主義:素樸相對主義論述,認為世界上沒有真理或主張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邏輯,所以任何主張都沒有對錯可言。
  • 考試低分:考試分數差所以才來念哲學系。
  • 水準不夠:被批評自己的哲學功夫不到家。
  • 文憑:例句「你念哲學系只是來混文憑吧?」
  • 質疑:例句「你為什麼要念哲學!」(是驚嘆號而不是問號)
  • 濫用「哲學」:例句「這就是我的穿衣/時尚/剪髮/刷卡/選擇手機的哲學。」
  • 意義:例句「我們先來定義一下 XX 與 OO。」
  • 厲害:例句「讀哲學?好酷/好厲害/好神奇喔!」
  • 交往:例句「我媽不准我和念哲學的交往。」

由於篇幅限制,記者在此僅列出數量最多的前三名「惹毛言」作為代表:

誤解/道聽塗說(53則,13.8%)

這類的發文最多,以按讚數與評論數列出前三名代表句子:

我很喜歡看葉教授的心海羅盤耶!

哦,我也好喜歡哲學。我喜歡唸 OOO 的東西,他的文章好有深度。

所以你們有讀米克斯的主義嗎?

工作/出路(45則,11.7%)

哲學人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主要可分為兩種:「那你畢業之後要做什麼工作?」(禮貌版)、「讀哲學是能幹嘛?」(直接了當版)

啊你講了這麼多以後到底可以幹麻

哲學系畢業能幹嘛?

你畢業之後要幹嘛

算命(36則,9.4%)

基本上是結合前兩者的大宗問題/誤解,例句:「你唸哲學哦?那你一定會看手面相/星座/通靈/風水/神棍/易經/紫微/做法......」

那你會算命和看風水囉

你唸哲學哦?那你一定會看手面相還會做法!

你們上課是不是都在算命呀?

初步的分析與評論

從以上的資料分析,記者認為這次的「一句話惹毛哲學人大賽」線上公開活動有幾個重點值得觀察。

第一,在一般的印象中,除了少數教授、網路名人之外,哲學人甚少公開表達自己對「哲學人」與「哲學系學生」的身份與認同10。這次的「一句話惹毛哲學人大賽」能吸引那麼多人在同一個場合以實名、露臉的方式參與活動,顛覆了這樣的印象。這或許顯示出哲學人(尤其是學生與畢業生)需要一個有別於論文發表會、研討會等少數人參與的活動類型與場合,才有更多的機會彼此交流、形成社群。

第二,以發文類型的數量以及回響程度來看,讓哲學人最在乎的事情有以下幾項

  1. 一般人對哲學的誤解/成見:誤解、成見、人名與其他專名
  2. 就業之路不明確:工作/出路、算命
  3. 缺乏可識別的專業技能:邏輯不好、沒用
  4. 哲學人身份受到歧視:怪咖/異常、看不起、派系
  5. 行為模式標籤化:愛辯、空談、不實際
  6. 科系不受到重視、能見度低:轉系、考試低分、求文憑
  7. 不被大眾理解:不理解、亂問

這七件會「惹毛」哲學人的事情,部份可歸因於社會環境與歷史因素,例如一般大眾的誤解、專業工作稀缺、人文學科弱勢等等。但也有部份或許是哲學人自己要負責的:自己或許因為成就壓力或避免歧視而不認同哲學人的身份,或者以對話方無法理解或接受的方式(術語、炫技、嘲諷)去辯護自己的認同與專業。如果要減少一般大眾對哲學的誤解、歧視或輕視,哲學人似乎也要反省一下到底哲學社群和自己平常是否有做出什麼實質的貢獻。

結語

本次大賽除了是一個表達不滿的活動之外,實質上也讓哲學人透過自嘲而達到某種自我療癒。除了願意「露臉」之外,在這場活動中其實可以看到許多人在抒解不滿與抱怨之餘,提出了許多有創意的「神回應」,展現了屬於哲學人的自信與機智。這場活動也不經意地讓了許多未曾謀面、但對哲學有理想與熱情的人彼此相遇,碰撞出許多平常不容易看到的智性火花。哲學人在這次的「臉書負面能量正常釋放」之後,是否有機會開始累積正面能量、形成跨越派系的社群意識呢?作為一個哲學人,記者由衷希望答案是肯定的。

附錄、「一句話惹毛哲學人大賽」分類統計報表

2015/8/21 - 8/24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